碳酸锂价格暴跌,永兴材料业绩腰斩
碳酸锂价格暴跌,永兴材料业绩腰斩
2024年,永兴材料交出了一份令人担忧的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至12.3亿元,同比下降63.9%-69.77%;扣非净利润为8.8亿元-10.8亿元,同比下降66.66%-72.83%。这份成绩单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碳酸锂行业正面临的严峻挑战。
碳酸锂价格暴跌之谜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碳酸锂价格的剧烈波动牵动着整个产业链的神经。2023年底,碳酸锂价格跌至10万元以内,而到了2024年,价格更是进一步下探至7万元以下。这场价格暴跌,根源在于供需关系的严重错配。
从供给端来看,全球锂矿产量持续攀升。2023年,全球锂矿产量达到18.47万金属吨,同比增长23%。其中,澳大利亚、智利和中国三个国家贡献了88%的产量。而在中国,2023年碳酸锂产量达到51.79万吨,同比增长31.1%。这种产能的快速释放,直接导致了供应过剩的局面。
需求端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2023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速低于预期,加之二季度市场参与者在锂价反弹时大量提前消费,导致库存高企,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
市场预期的转变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在经历了2021-2022年的价格暴涨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转向悲观。这种心理预期导致需求增量不及预期,价格随之持续下行。
永兴材料的困境与应对
作为中国主要的碳酸锂生产企业之一,永兴材料在这轮行业低谷中遭遇多重打击。除了业绩大幅下滑,公司还面临着股东减持的压力。第二大股东久立特材计划减持不超过3%的股份(约1583.14万股),董事郑卓群也计划减持部分持股。受此影响,公司股价持续低迷,较2022年高点已下跌超六成。
面对困境,永兴材料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挑战。在锂电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推进技改项目、优化生产工艺来降低成本。第四季度,随着碳酸锂价格企稳,单季度经营性利润环比有所改善。同时,公司加大了对特钢新材料业务的投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来维持盈利能力。
行业未来走势展望
展望未来,锂电行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调整。从供给端来看,虽然上游矿山扩产步伐加快,但中游冶炼产能增速放缓,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锂精矿价格进一步承压。需求端则呈现出新的特点:动力电池需求增速放缓,而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成为新的增长点。
对于永兴材料而言,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在行业低谷期的生存能力;二是把握储能市场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升竞争力。虽然短期内行业环境依然严峻,但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锂电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行业洗牌期,资源自给率高、技术水平先进、生产成本低的企业将更具优势。永兴材料能否凭借其在特钢新材料和锂电新能源领域的双重布局,在这场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