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典园林必打卡:无锡寄畅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必打卡:无锡寄畅园

引用
腾讯
10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5A064R600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2307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9F%E5%8D%97%E5%9C%92%E6%9E%97/2735255
4.
http://szb.wxrb.com/jnwb/content/202408/14/content_213901.html
5.
http://m.k1u.com/jingdian/104058.html
6.
https://m.wx.bendibao.com/tour/61654.shtm
7.
https://m.wx.bendibao.com/xiuxian/57475.shtm
8.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14998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9F%E5%8D%97%E5%9B%AD%E6%9E%97
10.
http://www.k1u.com/lvyougonglue/154605.html

在江南众多古典园林中,有一座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它就是位于江苏无锡的寄畅园。这座始建于明末的园林,不仅见证了近五百年的沧桑岁月,更以其精妙的造园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纷至沓来。

01

独具匠心的园林设计

寄畅园的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妙地利用借景技巧,通过对地形、水系的利用,扩张拓展,延山引水。从西北部引二泉伏流于园中,用黄石在案墩土山中垒叠筑造八音涧,高低错落,导山水于锦汇漪中,纳山色塔影,一园之锦绣于池中。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八音涧。这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山涧,巧妙地借用了惠山的山势,将山泉引入园中。两侧的太湖石壁上,种满了鸡爪槭、朴树、榔榆等赏叶树种,每到秋季,红叶飘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八音涧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巧妙利用,更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

02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步入寄畅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凤谷行窝。这是从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园的第一个建筑。门前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入室为古朴门厅三间,正中悬“凤谷行窝”一额,系朱屺瞻所书。明代正德年间,秦观第17代后裔秦金,购置惠山寺建于元代的僧舍,用来修建他的别墅园林。秦金号凤山,而园子又建在惠山的山谷里,因此风谷有包含地名人名两层意思。行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也表明这座别墅处于草创阶段,以山林野趣为主,把它们连接起来,理解就是,所谓“风谷行窝”,就是凤山先生建在惠山山谷里富有野趣的别墅园林。

卧云堂是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七年(1592—1599年),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该堂是康熙、乾隆巡幸寄畅园时的接驾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曾在卧云堂题过诗。2000年该堂前进重建,为具有明代江南建筑风格的三楹五架正贴式圆堂,前卷棚二界,为“一枝香”船棚轩,后带一界廊川。朝东一排落地长窗;后墙正间为长窗,两边次间为半窗。室内铺方砖,又局部保留原有明代条铺地,以存历史信息。堂前月台,围着由莲花望柱、如意纹栏板组成的石栏杆,系当年旧物。拾级而下,为石板甬道。

03

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

寄畅园的四季景色各具特色。春季,园内的梅花竞相绽放,尤其是寄畅园往二泉书院路上的一株横斜在墙头的超大腊梅树,每年12月中就会都开得茂盛无比,在白墙黛瓦的映衬下,格外有味道。夏季,锦汇漪中的荷花亭亭玉立,与周围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秋季,园内的红叶如火,尤其是知鱼槛、先月榭、嘉树堂和八音涧等地,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地点。冬季,园内的梅花再次盛开,与雪景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韵味。

04

实用游览指南

  • 门票:70元(含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
  • 开放时间:7:00-17:00(周末延长至17:30)
  • 交通:可乘坐15路公交到惠山站,步行254米到达;或乘坐10路到惠通桥站,步行562米到达
  • 推荐游览路线:古华山门 → 寄畅园 → 惠山寺 → 乾隆御碑 → 百年古银杏 → 听松石床 → 天下第二泉 → 惠山泥人一条街 → 华孝子祠 → 泰伯殿

寄畅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园林艺术史。它以其独特的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四季变换的自然美景,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无论是园林艺术爱好者,还是历史文化研究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