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从 civilian 到 warrior:我在武警工程大学的体能训练之旅
一个月,从 civilian 到 warrior:我在武警工程大学的体能训练之旅
“起床!起床!起床!”清晨6点20分,刺耳的起床号划破了校园的宁静。我从温暖的被窝里挣扎着爬起来,开始了在武警工程大学的第一天。
一个月的体能训练,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从零开始:基础体能训练
第一天的训练是从基础体能开始的。我们首先进行了热身运动,包括慢跑、拉伸和关节活动。教官告诉我们,热身可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
“基础体能是军事训练的基础,”教官严肃地说,“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无法完成更高级的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主要包括耐力训练和协调性训练。耐力训练主要是跑步,从最初的3公里逐渐增加到5公里。协调性训练则包括队列训练、障碍训练等。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的3公里跑步测试。我平时虽然也运动,但从未进行过如此高强度的训练。跑到2公里时,我已经气喘吁吁,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教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坚持住!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
突破极限:力量训练
基础体能训练持续了一周后,我们开始进入力量训练阶段。力量训练主要包括俯卧撑、引体向上、杠铃训练等。
“力量是军人完成任务的基础,”教官解释道,“在战场上,力量往往能决定生死。”
让我最头疼的是引体向上。第一次测试时,我只能做3个。教官看着我,严肃地说:“这远远不够。一个合格的军人,至少要做到15个。”
为了提高成绩,我每天都会在训练结束后加练。两周后,我终于能做10个了。虽然离教官的要求还有差距,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挑战自我:特色军事训练
第三周,我们开始接触武警特色的军事训练科目,如擒敌术、警棍盾牌术和15公里徒步行军。
擒敌术训练让我感受到了军人的威武。教官示范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速度,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虽然训练很苦,但每当学会一个新的动作,都会感到无比的成就感。
最难忘的是15公里徒步行军。那天,西安的气温高达35℃。我们背着沉重的装备,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向前。6个小时后,当我终于到达终点时,双腿已经酸痛得几乎无法站立。但看着教官满意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收获与成长
一个月的训练转瞬即逝。在最后的考核中,我完成了5公里跑步、20个引体向上和所有军事科目的考核。虽然成绩不算优秀,但相比一个月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体能训练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磨砺。”结业典礼上,教官的话让我深有感触。
一个月的训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团队协作,什么是军人的荣誉。虽然训练很苦,但每当想起教官的话,想起战友们的鼓励,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
离开武警工程大学的那天,我回头望了一眼熟悉的营房,心中充满了不舍。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