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然墓:三国名将的最后归宿
朱然墓:三国名将的最后归宿
1984年6月,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的一座三国时期大墓被意外发现。经过考古专家的抢救性发掘,这座墓葬不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更揭示了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墓主人正是东吴名将朱然,一位在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
朱然(182—249年),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从小与孙权同窗读书,关系十分亲密,受到对方的高度信任,一路从基层的县级官员做起,先后参与了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之战,靠着擒获关羽的大功,获封西安乡侯;又在夷陵之战中,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被封为永安侯;更曾坚守江陵六个月,让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曹魏名将束手无策,自此名震天下,成为东吴军界是仅次于陆逊的二号人物。
朱然墓的发现震惊了考古界,墓中出土的文物之多、工艺之精、价值之高,都远超世人想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件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
漆木屐:长20.5厘米,宽8厘米,厚0.3厘米,呈椭圆形,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刻凿而成,髹黑红漆,剥落严重。这件文物的出土打破了日本发明漆木屐的观念,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对木屐采用涂漆工艺,更能表明日本的相关工艺源自中国。
犀皮黄口羽觞:高2.4厘米,长9.6厘米,宽5.6厘米,圆口、平底,双耳为半月形,以犀牛皮作胎,表面髹黑漆,背面采用黑、红、黄三色,口沿及耳边均镶嵌有鎏金铜扣,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最早的犀皮漆器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是将中国犀皮漆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至少600年。
贵族生活图漆盘: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平沿直口,浅腹平底,内壁髹红漆,外壁髹黑红漆,盘内画面分为三部分:上层为宴宾图,中层左侧为梳妆图、中间为对弈图、右侧为驯鹰图,下层为出游图。它形象的描绘了当时贵族生活的场景与礼仪,是汉代丧葬“侍死如生”习俗的反映,更是反映出中国古代高超的漆器工艺水平。
季札挂剑图漆盘: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局部残缺,木胎,圆形,浅腹,边缘饰有鎏金铜釦,盘中心描绘了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重信守诺的故事:季札出使中原各国时,徐国国君看上了他的佩剑,他许诺返程时将佩剑相赠,可惜回来时徐君已去世,季札信守诺言,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树上。漆盘的背面有朱红漆书“蜀郡造作牢”的铭文,可知这一件漆器为蜀郡所造,其背后可能见证了一段吴蜀友谊。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三国时期高超的工艺水平,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例如,贵族生活图漆盘通过宴饮、娱乐、出游等场景,生动展现了三国时期贵族阶级的生活状态。而季札挂剑图漆盘则体现了春秋时期吴国的诚信文化,反映了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文化交流。
朱然墓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的漆器工艺及美术空白,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珍贵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引发了“三国热”,充分展示了三国时期文化的魅力。
目前,朱然墓出土的文物主要收藏于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朱然家族墓地的抢险保护工程,确保这些珍贵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存,为后人继续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