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药典》含沉香中成药组方分析及疾病注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药典》含沉香中成药组方分析及疾病注释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5010262_121124546

沉香作为中国传统名贵药材,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中国药典》收录的含沉香中成药具有代表性、广泛性,但其功能与主治中功效注明较为模糊。本文以《中国药典》中含沉香的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并运用古代含沉香方剂对处方进行疾病注释,以期为含沉香中成药现代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沉香是中国、日本、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传统香料,也是我国重要的名贵药材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检索及标准化处理

  • 检索1953年版至2020年版11部《中国药典》中“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部分,筛选“处方”项明确含有沉香的中成药。
  • 对中药名称、中成药处方、中药性味归经、中成药功效进行标准化处理。
  • 将中成药的民族验方、功能主治、注意事项以及标准化数据录入WPS Office Excel建立数据库。

1.2 含沉香中成药的关联分析

运用Rstudio 4.3.1的Apriori算法,对《中国药典》中含沉香中成药处方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参数设置支持度为0.15、置信度为0.80,设置右侧赋值(right hand side,rhs)“沉香”和左侧赋值(left hand side,lhs)“沉香”,筛选出含有沉香的关联规则,剔除提升度小于或等于1的关联规则。

1.3 基于功效群分类的含沉香中成药处方分析

运用Rstudio 4.3.1软件整合中药与功效的共现数据矩阵,通过OriginPro 2024软件的Polar Heatmap with Dendrogram插件模块,运用ward计算方法,对共现数据矩阵进行聚类,构建中药在功效群中的分布矩阵并进行可视化。

1.4 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功效分析

根据“1.3”项所得中药-功效群可视化分布结果得出不同功效群所对应的中药,基于《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对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数据录入WPS Office Excel进行统计,运用OriginPro 2024软件的线内填充绘图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1.5 基于“功效-疾病”映射对含沉香中成药处方的疾病注释

  • 检索中医药古文献保障系统,筛选方名含有“沉”“沉香”或组成中含有“沉香”的方剂,录入WPS Office Excel进行统计。
  • 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为标准对病名进行规范。
  • 运用Rstudio 4.3.1整合中药与疾病的共现数据矩阵,通过权重公式计算中药分别在各疾病中的权重。
  • 将功效对应的中药与疾病对应的中药取交集,利用交集的中药建立新的功效-中药数据矩阵。
  • 将中药权重映射到功效-中药数据矩阵中,通过拟合度公式进行功效与疾病的拟合度计算,从而构建一个以中药为桥梁的“功效-中药-疾病”三维体系来实现功效与疾病的映射。
  • 通过OriginPro 2024软件的Heat Map with Dendrogram插件模块,运用ward计算方法,对吻合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现映射矩阵的可视化,分析功效与疾病的规律和趋势。

2. 结果

2.1《中国药典》含沉香中成药民族验方及剂型特点

  • 11部《中国药典》共收载含沉香中成药52首,包含藏族、蒙古族两大民族验方,其中藏族验方7首,蒙古族验方4首。
  • 含沉香中成药最常用剂型为丸剂,占70%。其次为胶囊剂、散剂。

2.2 含沉香中成药处方高频中药分析

  • 49首含沉香中成药涵盖274味中药,用药频次共计916次。其中高频药物(频次≥10)共计20味,累计使用频次313次。
  • 在20味高频药物中,沉香配伍使用最多的是木香31次(63.27%),其次是丁香23次(46.94%)、香附18次(36.73%)、甘草17次(34.69%)。
  • 处方中药主要以行气药、活血药、补虚药为主。

2.3 含沉香中成药的关联规则

  • 以沉香为中心的配伍主要有5大类,分别为安神开窍组合、温阳开窍组合、健脾行气组合、破血行气组合、温中行气组合。

2.4 基于功效群的含沉香中成药处方中药分布规律

  • 根据中药在功效群的分布情况,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发现功效群将中药共聚为4支,前4支中药分布明显且有规律,最后1支中药分布缺失较多,故只对前3支A(木香、沉香、香附、丁香、甘草、檀香、乳香、麝香、朱砂、冰片)、B(人参、黄芪、牛黄、僵蚕、黄连、附子、何首乌、白芷等)、C(枳壳、厚朴、砂仁、柴胡、白芍、升麻、滑石、硝石等)中中药进行研究。
  • 含沉香中成药处方中主要以A支中药,B、C支部分中药与A支中药在功效群中交叉共现,故推测A支为《中国药典》含沉香中成药发挥功效的主要中药,B、C支为辅助中药,与A支配伍使用,协同发挥功效。

2.5 基于药性理论的中药-功效研究

  • A、B支中药均以温性药为主,其中A支中药药味多辛、苦,归经以脾经、胃经、心经为主,B支中药药味多辛、苦、甘,归肝经、肺经、肾经、脾经、胃经、心经等。而C支中药药性以温、寒性药为主,药味较A、B支多咸味,归经多大肠经。

2.6 含沉香中成药处方的疾病注释

  • 行气、通经、祛痰、祛风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治则,协同和中、健脾等功效可以治疗卒腹痛、伤食病、呕吐、腹胀等脾系病;4种治则佐以开窍、养血功效时可治疗胸痹心痛、心悸、心痹、心衰等心系疾病;另外协同活血、止痛等功效可兼治胁痛、胃痛、吐酸等病症;协同清热、开窍功效可以治疗温疫类病、牙宣等疾病。
  • 含沉香中成药的主治疾病和靶向疾病以脾系病居多,除《中国药典》中标注的相关功能主治外,具备治疗其他疾病的可能。

3. 讨论

3.1 基于功用重定位的含沉香中成药的疾病注释

  • 疾病中以脾系病居多,几乎都涵盖卒腹痛、伤食、呕吐,提示功能与主治中不包含治疗脾系病的含沉香中成药也具有治疗以上3种疾病的可能。
  • 大活络丹、平肝舒络丸、清眩治瘫丸、人参再造丸、醒脑再造胶囊、再造丸几乎涵盖24种疾病,提示除《中国药典》中标注的相关功能主治外,这6种中成药可能对于其他靶向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 安坤赞育丸除治疗《中国药典》中已标注的月经不调外,推测还可以治疗痿证类病、虚劳类病;黑锡丹在《中国药典》中无明确治疗疾病,研究结果提示其具有治疗伤食病、卒腹痛、痿证类病、虚劳类病等的可能;竹沥达痰丸注释的的靶向疾病为牙宣、温疫类病等。

3.2 在药性理论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含沉香中成药

  • A支中药以辛开苦降、发散行气为主,包含破血行气的“沉香-香附-乳香”药组,协同发挥行气止痛、通经温阳功效。
  • B支中药以甘缓和中温补为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四君子汤”以白术-茯苓药对配伍人参、甘草,治疗脾胃气虚、食少便溏,健脾行气组合(沉香-白术-茯苓-地黄-川芎)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沉香、川芎行气化痰、活血止痛,地黄清热生津,共奏健脾和中之效。
  • C支中药分布不集中,药味、归经繁杂,常以同性药对相佐出现,如枳壳苦泄降、辛行散,擅理胃肠气机,茴香温肾散寒、行气和中,《御药院方》所载的“茴香枳壳丸”就被用于治疗中满下虚,腹胁胀满,两药与沉香合用可增行气、散寒之效,故C支中药可佐A支中药以行气健脾、温中散寒。
  • 脾系病及其合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务使三焦气流转和通”,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首先要行气化湿,其次要温补中气。含沉香中成药处方以温为主,辛、苦、甘合用,苦能燥湿、甘能健脾、辛能行气,而温能助辛行气健脾,助甘温阳补中,助苦清热燥湿,契合病机,诸脏兼顾。

3.3 明确含沉香中成药注意事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含沉香中成药处方中多有朱砂、礞石、磁石等矿石类药物,为缓和药性、减少不良反应,《中国药典》所载含沉香中成药剂型主要为丸剂、胶囊剂和散剂。
  • 含沉香中成药处方中木香和香附等芳香行气药使用剂量较高,甘草等补益药使用剂量偏低,而含沉香中成药处方中的中药在不同剂量下发挥的功效有所不同,取其何种功效主要决定于所治疗的疾病。
  • 选用特殊的送服方法,是提高药效的有效手段。生姜汤甘缓补中,用其送服黑锡丹、通窍镇痛散可以益气护胃、不伤正气;淡盐汤引火下行、引药入肾,用其送服黑锡丹可以温补肾阳;米汤性平,温补胃气,用其送服妇科通经丸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酒性辛热,升提药性,使用仁青常觉、平肝舒络丸、清眩治瘫丸、妇科通经丸等治疗痹证类病和妇女血寒经闭等疾病时,以温黄酒送服,可以增强各中成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功效。

本研究通过构建“中药-配伍-功效-疾病”多维评价体系,为研究沉香治疗不同病症的中药配伍提供参考,为沉香及其复方新药开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数据支撑。本研究对《中国药典》含沉香中成药民族验方仅做简要分析,下一步将基于中药药性理论开展少数民族含沉香方剂的组方用药、配伍规律等的深入研究,以期为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的互鉴互通提供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