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深圳房托刘佳:36名“男友”能否退房款?背后真相触目惊心
惠州/深圳房托刘佳:36名“男友”能否退房款?背后真相触目惊心
近日,广东惠州/深圳刘佳房托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刘佳通过网络交友平台结识36名男性,以恋爱为名诱骗对方在惠州购买房产,随后携款消失。目前,36名受害者已集体报案,惠州警方已锁定诈骗团伙,案件正在调查中。
近日,广东惠州/深圳刘佳房托事件刷爆全网。人们在惊叹刘佳高超、粘性极强“诈术”之余,大都关心刘佳是否会得到法律的惩处,几十名受骗男子能否得到“救赎”顺利“出局”。遗憾的是,目前来看,刘佳有不小的可能逃脱法网,平安、“快乐”地享受建立在几十人痛苦之上的“劳动成果”。
首先来看刘佳的“诈术”四部曲。
第一步,网上垂钓。刘佳首先频繁地活跃在网络上,打造的人设也是相当接地气。在多个网上社交平台、婚恋平台(软件上)寻找、筛选、确定“合适的鱼”。“落网”的36个男子几乎都称是在交友平台上认识刘佳的。
刘佳自称是在深圳做电商的湖南姑娘,朋友圈晒的是健身餐和读书笔记。专门在交友软件、平台上撒网,去年四五月同时跟至少四个男子谈婚论嫁。
第二步,诱“尔”上钩。网上相识后,刘佳很快就会同意与对方线下见面。而刘佳不仅长得十分漂亮,而且表现得非常温柔、贤惠、体贴,约会时会抢着买单,连礼物都只收百元内的平价货。人美、善良、贴心,刘佳能够百分百很快和“候选人”确定恋爱关系,并将他们转正。
第三步,请君入瓮。这阶段,几乎所有男友都会提出同居或见双方家长的正常要求,刘佳就会“很自然”地提出先筑巢的提议:要先买房才能见家长,最后才能同居。男友们都会同意这一“合情合理”的要求。
这时刘佳就亮出又一大招:她愿意自己掏3万块钱的定金来当做房子的首付。男友们在感动之余就会真正行动起来,筹钱看房了。这时刘佳就会不停地引诱、说服他去买惠州一小区的房子。到这楼盘的销售部一看,这小区的房子竟然还有十多万的购房补贴,男友们就都火急火燎地办理购房手续了。
第四步,食尽投林。男友们在办理房子产权证时无不提出要加上刘佳的名字。而刘佳都百般推辞,不让自己的姓名在产权证上出现。付清房款后,刘佳就会拿到巨额的佣金、奖金,自己掏出的3万块定金根本就不值一提。
之后,刘佳便马上对男友们开始快速“冰封”,面对约会邀请以各种理由拒绝,不久就直接将他们的联系方式统统拉黑,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只剩下男友们“空留遗恨”:百万的房贷、债务和因通勤太远没法居住的空房子,以及知晓真相后的悔恨。
很明显,刘佳的“诈术”流程高度标准化(交友→恋爱→催购房→失联),令人高度怀疑是团队化运作。那么,刘佳算不算违法、会不会受到法律的惩处?36名“男友们”能否在“局”中脱身,或者减轻损失,甚至退房?
有网友认为,刘佳首先没有在房本上写自己的名字,而且还给了每个“男友”3万块钱首付,虽然目的是让“男友们”购房,但她并没有占有房子,所以算不上违法,“男友们”只能自认倒霉!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刘佳虽然没有占有房子,但她明显诱导了“男友”买房子,属于与骗婚相类似的一种,所以应该是违法的!
如今,多数网友和部分受害者怀疑刘佳与开发商、中介可能存在合谋。
有律师分析,如果刘佳从中拿回扣,那么她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但由于取证困难,想要追究她的责任并非易事。需证明刘佳与开发商、中介存在利益勾结,目前仅有聊天记录等间接证据,难以形成完整证据链。
另有律师表示,像这种受害人众多,受骗总金额巨大的案件,受害人是可以集体报警的,如果警察能取证开发商和“前女友刘佳”有关联关系和恶意串通,是可以要求退款的。
目前有报道称,刘佳并非像她所说的那样在深圳某科技公司工作,而是
36名男士所买楼盘的一名销售顾问。涉事中介“华某视界”被指与“刘佳”存在利益关联,该公司股东罗某某、杨某某疑似参与策划,案发后公司已人去楼空。
同时,刘佳推荐楼盘曾推出高额购房补贴,被质疑开发商通过“房托”制造虚假需求,若存在默许或策划行为,可能涉及虚假宣传或商业欺诈。
另据网络流传的信息,婚恋平台的相关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涉事“刘佳”账号使用AI换脸技术,同一时间段与47名男性保持“恋爱关系”。心理学量表分析聊天记录其话术精准触发男性“筑巢本能”,平均第8天提出购房需求。更绝的是房产中介暗桩:有4家地产销售员与“刘佳”共享佣金分成,怂恿受害者选择变现困难的商铺类资产。
另外,中国裁判文书网案例扎心:近三年婚恋购房诈骗案胜诉率仅11.3%,因受害者难证“购房=借款”。反诈中心紧急提醒某社交平台已下架127个“钢琴教师+电商创业”人设账号,查获的诈骗话术手册显示:要求男方购房时不加名反而能激发保护欲。
事后,广东惠州警方以“证据不足”拒绝对此立案,深圳方面的调查也暂无结果。不过今天传来了最新消息,36名“男友”已经集体报案,惠州警方已锁定诈骗团伙,案件正在调查中,最终法律定性需以司法机关结论为准。
但不论事情如何结束,刘佳这个名字,已经成了36名男士心中共同的伤疤,这场骗局背后,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人性信任的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