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如何打造宜居养老环境?
农村老人如何打造宜居养老环境?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6亿,占总人口的21.1%,其中农村老年人占比更是高达23.81%,比城镇高出近8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为农村老人打造一个宜居的养老环境,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农村养老面临的挑战
相较于城市,农村养老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首先,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数量有限,设备陈旧,医疗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其次,生活设施不完善。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设施,如老年活动中心、助餐点等,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此外,随着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面临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问题日益凸显。
硬件设施的创新与突破
面对这些挑战,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养老模式,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
在湖北省武汉市,当地政府大力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到2025年底,各区将成立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设施等级评定率达到90%,农村养老设施覆盖率实现100%。同时,武汉还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推动物流配送、智能快递柜、蔬菜直通车等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在新疆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当地建立了农村幸福大院,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在山东博兴县博华老年公寓,老人们可以在文体活动室里剪纸、锻炼身体,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在江西金溪县琅琚镇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健康管理的智慧化探索
在健康管理方面,各地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山东省威海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威海市农村住户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占80%,独居老年人约占10%,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当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此,威海市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在民政部门协调下,投入20万元在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建设了“智慧养老服务站”,24小时有专人值班。老人若有紧急情况,可以按下床边的“一键呼叫器”,呼叫器与服务站相连,方便老人及时求助。
同时,威海市还着力完善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强化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目前威海已对全市老年人进行全面信息采集,当老人突发紧急情况,可通过终端话机或智能报警设备实现一键呼救。
此外,威海市还不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每年为农村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服务评估、身体检查、辅助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支持医疗机构执业医师、乡村医生到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老年人家庭巡诊,上门提供健康监测、医疗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
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养老服务的水平。在山东荣成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院长张福友介绍,福利院依托万福苑职业培训学校,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福利院还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江苏新沂市则在全市规划建设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周边2至3个镇,实现资源共享。河南漯河市则以市智慧养老平台为载体,依托养老服务热线,构建集需求、调度、服务、评价、监管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结语
农村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住房条件、增加医疗资源投入以及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可以显著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能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我们一起关注农村养老问题,为农村老人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晚年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