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峨眉山:千年武学圣地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峨眉山:千年武学圣地的文化传承

引用
百度
15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3%A8%E7%9C%89%E5%87%8C%E4%BA%91/63770102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10/28/content_26087680.htm
3.
https://www.sohu.com/a/786003881_121119389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3%A8%E7%9C%89%E6%B4%BE%E5%A5%B3%E5%AD%90%E5%8A%9F%E5%A4%AB%E5%9B%A2/64426909
5.
https://m.sohu.com/a/849297755_120007827/?pvid=000115_3w_a
6.
http://www.banyuetan.org/wh/detail/20240715/1000200033136031721031389533083582_1.html
7.
http://www.emdfws.com/doc_27212247.html
8.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9709a9faa4ee4ca8a0e0e3934c732813!!wm_id=c4711407086f4451b0235863b05a5d62
9.
http://www.mmscsw.gov.cn/wwwroot/news?id=32877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9/14/66175384_1129163392.shtml
11.
https://www.cmqg.cn/Home/Details/ae0beeb5-c024-41bf-b7f1-d3485bc2c3c6
12.
http://scdfz.sc.gov.cn/scyx/scfy/content_149385
13.
https://www.taifu688.com/news/2.html
14.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34157171553239051
15.
http://www.emsfj.com/news/a/0883c09fadf1c3100107a94f6e600de6cdee.html

峨眉山,这座被誉为“天下名山”的佛教圣地,不仅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更是一座承载千年武学文化的圣地。峨眉派武术,作为中国三大武术门派之一,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南宋至明清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武学体系。如今,峨眉武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

01

历史渊源:从白猿祖师到德源和尚

峨眉武术的历史渊源,历代各说不一,至今也无定论。尤其是它的起源的问题,更是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是宋代。前者以司徒玄空创"通臂拳"为据;后者则以德源和尚的《峨眉拳术》一书为标志。

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最重要的依据是《中国武术史》、《四川武术大全》中记载的一名司徒玄空创"通臂拳"之史实。司徒玄空何许人也?据《中国武术史》载:“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四川武术大全》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乐山志》也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眉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也就是说,当时一位名叫司徒玄空的人,隐居山中,长期与峨眉灵猴相处,模仿猿猴的动作,创编了一套动作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并广收门徒,世代相传。因他常着白衣,徒众称之为"白猿祖师"。如果按此记载,那么司徒玄空不仅是峨眉武术的祖师爷,而且也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虽资料匮乏,但与司徒玄空相关的文载也能翻到几页。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按这种说法,"白猿公"的传说春秋时期就有了。赵晔是东汉文士,那么白猿公的形象至迟在东汉出现。明代唐顺之的《峨眉道人拳歌》一诗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更有趣的是,张三丰所创的内家拳,其要求包括在"六路十段锦"之中,而六路歌诀的第一句则为"佑神通臂最为高"。由此可见,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之地位……《峨眉武功》也说:司徒玄空还创编了"猿公剑法",成为当时三大剑法(猿公剑法、玄女剑法、越女剑法)之首,为剑法始祖。

峨眉派的形成应于两宋时期,这也是认为峨眉武术起源于宋代的主要观点。任何一派武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战国末期秦灭巴蜀,三国蜀汉与曹魏、孙吴连年征战,两晋南北朝时期西北氐羌和西南僚人大量涌入巴蜀,为巴蜀地区的武术吸收中原和其他少数民族武术之长,提供了机会。

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共持峨眉山,即佛道并存。道士们以“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练法门,达到养气练身,以求长生不老。而佛家僧人也为健身、护寺,调节枯燥的经课,同样是练拳踢腿,舞枪弄棒。甚至,道佛拳术互相兼修。逐渐形成了峨眉派武术的技艺。据明人方汝浩辑《禅真逸史》载:北朝东魏孝静帝年间(534-549年),林时茂来峨眉山中峰岭修炼。他曾为“镇南将军”,后于泽州(今山西晋城)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号淡然。他在峨眉山留下“斩虎救妇”的故事,并将自己精湛武功传授于年轻僧人,一时山上武风盛行。《中国神仙大全》也载:唐末五代初,峨眉山道士杨仙公入森林降虎伏豹,甚至在铁匠铺用铁锤自击头顶,或令人竭力乱打而毫无损伤。剔除夸张的成分,也能领悟到其中的武术技法。

两宋时期,随着普贤道场的形成,僧人巨增,其武僧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南宋的德源和尚和白云禅师。

德源和尚在峨眉山模仿猿猴的各类动作,创编出一套“猴拳”。因他武艺高强,眉毛纯白,人称“白眉道人”,其创拳术故称“白眉拳”。同时,他还创有“白眉棍术”,棍法古拙朴实,注重攻防实战,流传至今。德源和尚不仅自创拳法,并且搜集、整理峨眉山历代的武术资料,结合自身的研究,编写了《峨眉武术》一书,从理论上对峨眉武术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这是目前所见峨眉武术的最早文字资料,也是峨眉派武术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

白云禅师为临济宗,创编“峨眉临济气功”。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师研究考证:白云禅师早年为道士,后皈依佛门。他不仅精通道家的阴阳虚实、养生等,也知晓佛家武技,加之,他又懂医学,所以,创建一套动静相融的功法,共分12节,后人称为“峨眉十二桩功”。按照临济宗的规定,此功只能在宗内密授,不得外传,故民间知之甚少。巨赞大师曾也练峨眉十二桩功,并来川收徒传授。

02

鼎盛时期:明代清代的辉煌

峨眉武术的鼎盛时期为明代和清代。当时,高手林立,英才辈出,其拳法成熟而精湛。明代唐顺之的《峨眉道人拳歌》便是最好的佐证。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明代峨眉武术的高超技艺和动静相融的独特风格。并将神态、劲力、身法、击法、呼吸、节奏等各个环节,都记叙得细致入微。如:“忍而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沙走”赞其硬功卓绝;“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颂其软功柔韧;“去来星女掷灵梭,天矫无魔翻翠袖”形容其动作敏捷;“险中呈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概括其伸缩开合,变化自如……《峨眉道人拳歌》共30句,是现今找到的古代颂扬峨眉武术的最完整诗篇。

明代时,峨眉武术除拳术、气功外,峨眉派的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的技法,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中,峨眉剑术和枪法最为著名。峨眉剑是在司徒玄空创编"猿公剑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创新。陆游的《剑池诗》句,方知峨眉剑术的地位。诗曰:“我壮喜学剑,十年客峨眉”。而其枪法则以明人吴殳的《手臂录》一书为代表。书中写道:“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屯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可见其变幻莫测,精妙绝伦。

清代,峨眉武术兴盛之势,无一例举。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峨眉山大坪寺僧创编了“峨眉临济气功”,进一步丰富了峨眉武术的内涵。

03

文化融合:佛教与武术的双重身份

峨眉山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武术圣地。这种双重身份的融合,使得峨眉武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佛教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峨眉武术“体用兼备,内外兼修”的特点。

佛教的禅修理念与武术的内功修炼相结合,使得峨眉武术不仅注重外在的技击,更强调内在的修养。峨眉武术中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理念,与佛教的禅修思想相得益彰。同时,佛教的慈悲精神也融入到峨眉武术中,使其在技击之余,更注重武德的培养。

04

当代传承:从国家级非遗到世界舞台

进入现代,峨眉武术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2008年,峨眉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王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为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在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奖,先后两次担任中国武术队运动员兼队长参加第四届、第七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两次荣获“峨眉剑”“峨眉拳”国际组双金牌,为国家队夺得4枚金牌。他还多次出访新加坡、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带领峨眉武术走向世界。

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也在为峨眉武术的传播贡献力量。峨眉凌云(马赵凌云),这位90后女孩,通过短视频平台走红,成为峨眉武术的年轻一代传承者。她从4岁开始学习武术,10岁加入峨眉派,通过抖音等平台传播峨眉武术,成为抖音最具影响力的文旅类博主之一。她的“提剑扔垃圾”视频在网络上爆红,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上了峨眉武术。

峨眉山作为千年武学圣地,其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武术技艺的传授上,更体现在对武德的培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上。峨眉武术以其独特的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特点,成为了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峨眉武术不仅在国内得到传承与发展,更走向了世界舞台,展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

峨眉山,这座千年武学圣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武学魅力,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