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人性?这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
想要了解人性?这本书是你的不二之选!
在探索人性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不断寻找着能指引我们前行、解答我们心中疑惑的那盏明灯。而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的《人格心理学入门(第8版)》,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带领我们深度探索人性、理解自己与世界的科学指南。
本书由马修·H·奥尔森和B.R.赫根汉两位知名心理学教授合著,他们通过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们揭示了人格心理学的奥秘。书中不仅详细解读了人格理论的六大范型,还深入探讨了多种人格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阐述,我们能够对人性有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认识。
不仅如此,书中还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以著名的“约翰·欣克利案”为例,这个案例不仅揭示了人格障碍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引发了我们对心理健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在这个案例中,约翰·欣克利因痴迷于女演员朱迪·福斯特,为了引起她的注意,他试图通过刺杀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来展现自己的“勇气”。虽然刺杀行动并未成功,但这一事件震惊了全美国。通过深入了解欣克利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状态,我们发现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和人格障碍,这使得他的行为变得极端和不可预测。
《人格心理学入门(第8版)》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也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这个案例也展示了心理学在理解和解决人类行为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列举了其他大量真实的案例,对心理疾病的特征及其治疗进行了深入探索。这些案例让我们对心理疾病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它既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又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人文关怀。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收获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启发我们对人性的批判性思考,提升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水平。
总的来说,《人格心理学入门(第8版)》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还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启发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无论你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将为你带来一次深刻而难忘的阅读体验。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深度探索人性的科学之旅,并通过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彩吧!
《人格心理学入门》(第8版)
马修·H.奥尔森,B.R.赫根汉 著
陈会昌 苏玲 译
ISBN:978-7-300-25883-6
2018-08-3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人格心理学入门》(第8版)作者站在超然、中立、整合的立场,回顾了所有有代表性及影响力的人格理论,提出了人格理论的6大范型,涉及15种人格理论、18位心理学家,通过追溯这18位心理学家的生平探寻其人格理论的源头。作者还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对精神病的特征及其治疗做了深入探索。
本书将带领读者从心理学领域科学严谨的学者到神秘非科学的思想家那里,领悟人格研究的精华,探索理解人性、认识自己与世界的有效方式。
作者简介
马修.H.奥尔森,美国知名心理学教授。197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学士学位,1977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实验心理学博士,专注于生物心理学和决策理论的研究。1977年加入哈姆林大学,从事教学和写作。他的课程因充满趣味性、能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备受学生的喜爱。1991年获得哈姆林大学的Burton和Ruth Grimes年度教师奖,2011年获得明尼苏达心理学会的Walter Mink杰出研究生教师奖。其作品主要有:《学习理论入门》(第9版)、 《人格心理学入门》 (第8版)(以上两部作品均为与B.R.赫根汉合著)。
B.R.赫根汉,哈姆林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心理学系的前任主任,因其卓越的教学水平而多次获奖,并撰写了好几部被广泛采用的教科书,发表了许多期刊论文。其主要作品除了与马修.H.奥尔森合著的《学习理论入门》 (第9版)和《人格心理学入门》 (第8版)之外,还有被许多高校所广泛采用的 《心理学史导论》 (第6版)。
精彩节选
Personality(人格)这个术语来自拉丁文的persona 一词,意思是面具。人格好像面具,这就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公开的自我。人格是我们选择向公众展示的自我的那些方面。这个定义意味着,人的一些重要方面因为某些原因被隐藏了。人格的其他定义五花八门,从比较流行的说法,即人格使人的社会交往更有效(一个人可以被看作有完美的人格、糟糕的人格,或根本没有人格),到包含数学公式的高度技术性的定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实际上,每一种人格理论都可以被看作给人格下定义的尝试,这些定义彼此之间差别巨大。
一、人格理论关心的三个问题
克拉克霍恩和穆雷(Kluckhohn & Murray,1953,p.53)提出:(1)每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相像;(2)每个人都喜欢一些人;(3)每个人都不喜欢一些人。我们和所有人相像,是因为所有人都具有人的本性,即所谓的“人性”。人格理论家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描述,所有人有哪些共性,每个人在出生时就具有什么独特性,就是说,要描述人的本性。我们喜欢一些人,是因为我们和这些人享有共同的文化。例如,人的本性之一是要装扮自己的身体,使整个世界和自己在世界上的空间更有意义,人要寻找一个配偶并生儿育女,抚养儿女,与自己的同僚相互照应,共同生活。正是文化决定着这些需要怎样得到满足。在我们的文化中,如果我们想结婚,那么,在同一时间,我们只能有一个妻子或丈夫。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独特的基因,也有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
人格理论家试图通过描述人格,揭示出我们在哪些方面与别人相似,在哪些方面与别人不同。前者关切的是人的本性,后者则关切个体差异。他们的一个成就,是描述了人类本性的各个成分,以及人们在这些成分中的差异;另一个成就是解释了人的起源,人们怎样互动,怎样随着时间而变化,怎样发挥自己的机能。人格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描述人们在哪些方面相似,为什么会相似,这就是,既要解释人的本性,也要解释个体差异。这是一项艰巨任务,没有一个理论在这两项任务上做得完美。不同理论都会强调人的本性和个体差异的不同方面,做出不同的描述、解释并决定研究方法。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对人格的最好理解,来自多种人格理论的结合,而不是来自某一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