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解读:慢性肾病新药非奈利酮,这6点知识,您需要知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药师解读:慢性肾病新药非奈利酮,这6点知识,您需要知道!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7A08AV800
大家好,我是怀章药师。今天跟大家聊一个慢性肾病患者关注的新药——非奈利酮。最近很多患者在门诊咨询这个药物,我详细整理了非奈利酮的6个关键知识点,咱们一次性说清楚。
一、作用机制的三大特点
非奈利酮属于第三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传统药物(如螺内酯)相比,它的作用机制有三大特点:
- 精准锁定:专门针对肾脏和心脏的醛固酮受体,不干扰其他激素系统;
- 动态调节:与受体"可逆结合",需要时起作用,减少电解质紊乱风险;
- 双靶点保护:既能抑制肾脏纤维化,减少尿蛋白,又能改善心血管结局
换句话说:传统药物像"大范围洒水",而它更像"精准滴灌",既保证疗效又降低副作用。
二、核心证据:两项万人研究说明了什么?
- FIDELIO-DKD研究:(573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
- 用药组肾功能恶化风险↓18%(包括进入透析或肾衰竭)
- 用药组尿蛋白水平↓31%,这个指标对延缓肾病进展至关重要
- FIGARO-DKD研究(7437例患者)
- 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风险↓13%
- 用药组尿蛋白水平↓31%
(数据来源:2020/202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三、哪些人适合用?
划重点:目前国内批准的适应症: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5 mL/min/1.73m² 。
特别注意:非糖尿病肾病、儿童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25)暂不适用。
四、用药方法,剂量调整有讲究
推荐方案:
- 起始剂量:10mg 每日一次(随餐或空腹均可),注意用药过程中监测血钾水平
- 4周后复查血钾:
▶ 血钾≤4.8 mmol/L → 加量至20mg/日
▶ 血钾>4.8 → 维持10mg/日
五、警惕!这些情况必须停药
1.血钾>5.5 mmol/L ;
2.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症状;
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临床数据显示:高钾血症发生率约14%,低于传统MRA类药物(15-30%)
六、用药期间,做好3件事
- 做好血钾监测:用药前查血钾、肾功能;用药初期,每4周复查;稳定期,每3个月复查。
- 饮食管理:对于高钾血症风险较高者,建议采取预防性饮食措施,采取低钾饮食,减少高钾食物(如草莓、香蕉、牛油果、南瓜、红薯、胡萝卜、玉米、豆类、肉类和坚果等)的摄入。
- 避免药物联用:非奈利酮主要通过CYP3A4代谢,不建议与非奈利酮联合使用的药物包括:
- CYP3A4强效诱导剂(如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 CYP3A4中效诱导剂(如依非韦伦);
- CYP3A4强效抑制剂(如伊曲康唑、克拉霉素);
- CYP3A4中效抑制剂(如红霉素、维拉帕米、氟伏沙明)。
注意:因葡萄柚具有CYP3A4活性抑制作用,在非奈利酮治疗期间不应食用葡萄柚或饮用葡萄柚汁。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任何新药都是一把"双刃剑"。非奈利酮虽然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但个体化用药才是关键。如果您正在使用这个药物,切记定期复诊,切勿自行调整剂量。
转发提醒:身边有糖尿病或肾病的亲友,建议把本文转给他们看看。科学用药,才能守护肾脏健康!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热门推荐
安徽马鞍山:打造“幸福长江”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身体长期严重透支怎么补回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之路:以技术创新拥抱医工结合
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什么
婚礼策划师要学什么 有什么要求
东莞大朗:荔枝助乡村振兴促农民增收
AI风暴席卷达摩院青橙奖,六成获奖者用AI搞科研,平均年龄34岁
诗经里适合女孩的名字有哪些
美国股票的交易规则是什么?这些规则对投资者有何影响?
文明6秦始皇真实开局攻略
新疆伽师打响紫砂文创品牌
文明6秦始皇在哪个模式
达喜与奥美拉唑哪个好?一文详解两种胃药的区别
15项氢能制取及利用技术详解
普通人怎么学人工智能?从零起步的完全指南
校园跑APP屡被吐槽,“代跑”现象如何解?
大理到北海自驾游:行程规划、途经城市景点及停车建议
从晚清到民国:一百年之前天津是怎样沦为九国租界的
加湿器对皮肤干燥有帮助吗?一起来看看~
阔别三年 李子柒回归仍“顶流”——三农内容创作及品牌机会
被告如何提起反诉
中国女性高管比例达33%,超亚太地区均值
兼职工作在哪里发布?HR专家全面解析招聘攻略
如何看懂验光单?球镜、柱镜、轴位、瞳距等数据逐一详解
苦杏仁有毒吗?苦杏仁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当游戏成为孩子的避风港 家长如何正确应对
如何识别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真伪
民族团结 | 存魏晋文脉,开隋唐制度,五凉文化为什么如此重要?
高度近视真的会导致失明吗?这些并发症需警惕
孔雀菜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烹饪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