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面团的发酵及其制作方法
面包面团的发酵及其制作方法
面包的制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其中发酵环节尤为关键。从基础的发酵原理到具体的发酵方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面包面团发酵的全过程,帮助您掌握制作美味面包的核心技巧。
面团发酵的基础原理
发酵是继搅拌后面包生产中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促进酵母繁殖和发酵,增加面包的芳香和风味;使面团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多孔柔软结构;增强面团的持气性。
面团发酵的完成,主要是依靠酵母的微生物作用。酵母是单细胞微生物,其生长繁殖需要以下条件:
- 营养物质:碳源(糖类)、氮源(蛋白质和核酸)、无机盐(镁、磷、钾、钠等)。
- 温度:最适宜温度为25~28℃,低于4℃时酵母繁殖缓慢,60℃以上会死亡。
- 水分:酵母在微酸性环境(pH 5.0~5.5)及液体条件下繁殖最佳。
需要注意的是,酵母不能与高浓度食盐、糖液、油脂等物质直接混合,也不能与碱性物质或杂菌污染过的容器接触。
面团发酵的主要方法
面团发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过程,目前较为普遍的发酵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一次发酵法(直接发酵法)
将所有配料按顺序放入搅拌机中一次性搅拌完成。发酵约90分钟,当面团体积增大一倍左右时进行翻面,以充入新鲜空气。翻面后重新进行短时间发酵,即可进行面团分割、称量、滚圆、饧置、成型等工序。
2. 二次发酵法
二次发酵法是两次搅拌面团、两次发酵的生产方法。
- 第一次搅拌:将配料中2/3的面粉和相应的水及全部的酵母、改良剂等放入搅拌机内,使面粉充分吸水,酵母均匀分布在面团中,然后进行第一次发酵。
- 第二次搅拌:当发酵面团体积膨胀到2至3倍时,重新放进搅拌机内加入剩余的面粉、水和盐等配料,搅拌至面筋充分扩展,经过短时间的二次发酵,即可进行分割、成型等工序。
3. 快速发酵法
快速发酵法是将所有原料依次放入搅拌机内,酵母用量比传统方法多,搅拌时间也延长3分钟,发酵时间一般在30至40分钟左右。其他操作步骤与一次发酵相同。
4. 隔夜发酵法(低温长时间发酵法)
隔夜发酵法是在低温环境下让面团缓慢发酵。将搅拌好的面团置于0-5度的冷藏环境中,酵母会相对缓慢地工作,既不会过度膨胀也不会失去活性,从而实现低温长时间的发酵。
各种发酵方法的工艺流程
一次发酵法
也称为直接发酵法,是将所有面包原料一次混合调制成面团,再进行发酵制作程序的方法。其优点是节省人工与机器操作,发酵时间较短,面包具有良好的咀嚼感和发酵香味。具体工艺流程为:称料→搅拌→发酵→整形→醒发→烘焙→冷却→成品。
二次发酵法
又称中种法,是将面团分为种子面团和主面团两次搅拌和发酵。初次搅拌的面团为种子面团,第二次搅拌的面团为主面团。中种面团与主面团混合后静置醒发,再分块成形和醒发。这种方法可以使面团形成较好的网络组织,面包内部结构细密柔软,发酵香味更好。具体工艺流程为:称料→种子面团和面→种子面团发酵→主面团搅拌→主面团发酵→面团成型→醒发→烘烤→冷却→成品。
三次发酵法
在欧洲国家非常流行,如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地的传统面包常采用这种方法。三次发酵法的工艺流程包括:第一次搅拌→第一次发酵→第二次搅拌→第二次发酵→主面团搅拌→主面团发酵→分块→搓圆→中间醒发→压片→成型→装盘→醒发→烘烤。这种方法制作出的面包风味独特,生产周期较长,但能显著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
隔夜发酵法
也被称为“低温长时间发酵法”或“冷藏发酵法”,是一种在低温环境下让面团缓慢发酵的制作方法。酵母在4度以上开始工作,28-35度最为活跃,而4度以下则进入休眠状态。将面团置于0-5度的冷藏环境中,酵母会相对缓慢地工作,既不会过度膨胀也不会失去活性,从而实现低温长时间的发酵。
发酵条件的控制
各种发酵方法的温度、湿度和发酵时间各不相同:
- 一次发酵法:面团温度24℃左右,发酵室温度28
30℃,相对湿度75%80%,发酵时间30~40分钟。 - 二次发酵法:面团温度约24℃,发酵室温度26℃左右,相对湿度75%
80%,发酵时间约180分钟,第二次重新发酵时间约1530分钟。 - 快速发酵法:面团温度约为32℃,发酵的温度、湿度与一次发酵基本相同。
操作者无论采用哪种发酵方法,都要根据品种要求,灵活掌握具体的发酵温度、湿度及发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