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教授带你探秘牛首山佛顶宫
东南大学教授带你探秘牛首山佛顶宫
2024年12月的一个周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站在牛首山澄江台上,面对着台下近百名听众,开始了他的专题分享。作为一位在建筑领域深耕数十年的专家,周教授不仅参与了多个重要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更对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着独到的见解。
一座建在矿坑里的佛教圣殿
牛首山佛顶宫,这座耗资40亿人民币的佛教文化地标,其建设背景颇为独特。周教授介绍道,佛顶宫的所在地原本是一个直径超过200米、深度超过60米的巨大矿坑。这个矿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37年至1958年的两次开采活动,经过长达21年的时间,牛首山西峰被削平并挖空,形成了这个深坑。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地条件,设计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将矿坑转化为建筑的一部分,通过"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的设计理念,将自然生态修复与人工建筑完美结合。
独特的建筑结构与文化内涵
佛顶宫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精髓。建筑以"供养"为主题,分为大小穹顶两部分,寓意"外供养"与"内供养"。大穹顶长度为220米,像佛祖的袈裟覆盖在小穹顶上,象征着袈裟保护舍利圣物。大穹顶代表"戒定慧"三学中的"戒",而小穹顶代表"慧",寓意着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内部空间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整个佛顶宫共有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对应着原始佛教、古典佛教和当代人间佛教三个时期。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创造了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参观体验。
精妙绝伦的内部空间
走进佛顶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佛殿。这里以红色、黄色和暗金色为主色调,整个空间呈穹窿状,平面为椭圆形。千佛殿外圈的万佛廊贯穿地下三层,空间布局严谨而宏大。
千佛殿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达21.8米的舍利圣塔。塔身造型基于大报恩寺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取象于敦煌莫高窟中的倒立须弥山形中心柱,象征着清净庄严的华藏世界。
地下三层的万佛廊则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其中,地下第三层重点表现中国佛教文化,设有两条经文偈语走廊和十六幅绢裱工笔画;地下第四层展现印度佛教文化,环廊内设有二十诸天和七面印度佛教教义故事漆画;地下第五层则以佛陀本生与舍利文化为主题,包括展示佛教舍利文化的多媒体视频和瓷板画。
最令人震撼的是位于地下44米深处的舍利藏宫。这里是佛顶骨舍利的长期供奉之地,整个空间设计庄严肃穆,让人感受到无比的神圣与庄严。
佛教文化的当代诠释
周教授强调,佛顶宫不仅仅是一个供奉舍利的场所,更是一个展现佛教文化的艺术殿堂。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如雕塑、壁画、多媒体展示等,佛顶宫将佛教文化的精髓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同时,佛顶宫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游客的参观体验。通过合理的动线设计和空间布局,游客可以在参观过程中逐步深入,从外到内、从上到下,层层递进,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结语
作为一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宗教与艺术的建筑杰作,牛首山佛顶宫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地标,更是一个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的窗口。通过周琦教授的精彩解读,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这座建筑背后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正如周教授所说:"佛顶宫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它不仅是佛教徒朝圣的圣地,更是一座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