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沈洋教授:新时代女性生育决策的理性与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沈洋教授:新时代女性生育决策的理性与挑战

引用
豆瓣
9
来源
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7062473/
2.
https://36kr.com/p/3041133012905988
3.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1-02/doc-incusvfs5057451.shtml
4.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30205768168684.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4A05MDN00
6.
https://www.cas.cn/kj/202410/t20241008_5034853.shtml
7.
https://www.yicai.com/news/102419019.html
8.
https://www.sipa.sjtu.edu.cn/facultydetail/qzjs/92
9.
http://www.bbtpress.com/bookview/24604.html

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沈洋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蒋莱共同出版了《新生育时代》一书,该书基于对45个家庭的深入访谈,揭示了新时代女性在生育决策方面的全新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01

新时代生育决策的新特点

研究发现,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生育二孩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曾经,农村人口是二孩生育的主体,而今,这一群体已经转变为高学历、体制内稳定就业的女性。这些女性在生育决策时,会综合考虑伴侣的育儿能力、原生家庭的支持情况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

一位受访者表示,她在决定生育前,特意观察了丈夫一段时间,确认他能够承担家务、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才最终做出决定。这种基于伴侣能力的理性评估,体现了新时代女性在生育决策中的主动性和谨慎态度。

02

生育决策背后的多重考量

在访谈中,许多女性提到,生育二胎的主要动机是希望孩子能有个伴,有利于性格成长,同时也担心“失独”风险。然而,生育决策并非仅凭意愿就能做出,还需要考虑诸多现实因素。

例如,产假与幼儿园入学时间之间的“真空期”成为许多家庭的难题。虽然国家规定了158天的产假,但孩子3岁才能上公立幼儿园,这中间两年半的时间需要有人照顾孩子。因此,原生家庭的支持成为许多女性考虑生育的重要因素。一位受访者直言,她在决定生育前特意征求了母亲的意见,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才放心生育。

03

仍待突破的性别困境

尽管时代在进步,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家庭中表现得更为隐蔽。研究发现,即便在高学历、高收入的家庭中,女性仍承担着更多的“认知劳动”。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兴趣班选择、学校申请,这些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决策工作,往往落在母亲身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冠姓权”问题。虽然有约20%的家庭选择了让孩子随母姓,但这一决定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家庭博弈。在一些案例中,女性为了争取孩子随母姓,不得不在经济和育儿支出上做出更大贡献,甚至有时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04

建设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沈洋教授指出,生育决策不应该是一个盲目的选择,而是需要建立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这不仅包括对生育本身的理解,更涉及对育儿责任、家庭分工的理性认识。她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育龄女性的真实需求,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友好的生育环境。

这包括但不限于: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育儿压力;推进性别平等教育,打破传统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以及在职场中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只有当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生育决策的自主化,让每个选择生育的家庭都能在爱与责任中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在新时代的生育决策中,女性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思考者和决策者。她们在权衡个人发展、家庭责任和社会期待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正如沈洋教授所说,生育不是开盲盒,而是需要充分认知后的理性选择。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理性的声音被听到,更多合理的诉求被重视,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公平的社会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