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杨佳案看报复心理:社会排斥下的极端行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杨佳案看报复心理:社会排斥下的极端行为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SPMSTI0545BDCV.html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A8%E4%BD%B3%E8%A2%AD%E8%AD%A6%E6%A1%88
3.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11/16/125875508.html
4.
https://www.ais.cn/news/unscramble/28458
5.
https://www.scholarmate.com/S/IPWfKj
6.
https://wiki.mbalib.com/wiki/%E6%8A%A5%E5%A4%8D%E5%BF%83%E7%90%86
7.
https://www.crimina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10437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7083

2008年7月1日,上海闸北区公安局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袭警案。北京男子杨佳携带自制汽油瓶和匕首,闯入公安局大楼,造成6名警员死亡、5人受伤。这起案件背后,是一个普通人在遭遇不公正对待后,因报复心理而走上极端道路的悲剧。

这起案件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从驾车伤人到公交车纵火,从校园砍杀到公共场所持刀伤人,一系列报复社会的恶性案件频频发生,引发了全社会对报复心理及其社会根源的深刻反思。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这些极端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资源、机会和权力等方面被边缘化,无法获得正常的社会参与和生活条件。这种排斥感会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最终可能导致报复心理的产生。

研究显示,社会排斥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 市场排斥:在劳动力市场中,一些人因技能不足或歧视等原因长期失业或就业不稳定。例如,上海伤害学生案的黄一川,因长期就业不顺而产生厌世情绪。

  2. 参与排斥:个体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缺乏话语权,合法权益受损时无法通过正规渠道维权。银川公交车纵火案的马永平,就是因为讨薪无门而走上绝路。

  3. 公共服务排斥: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一些群体因身份或经济原因无法享受平等服务。

  4. 社会关系排斥:个体因各种原因被排斥在社会关系网络之外,缺乏社会支持和情感交流。许多报复社会的案例中,行为人都有社交封闭、不愿与人交流的特点。

社会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排斥感。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流动渠道受阻的背景下,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更容易感到被边缘化和不公平对待。这种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演变成极端的报复心理。

面对这一社会问题,仅仅依靠事后惩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预防机制:

  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减少市场排斥带来的生存困境。

  2. 畅通维权渠道:确保每个人都能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解决纠纷,避免因维权无门而产生极端行为。

  3.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及时发现和疏导有潜在风险的个体。

  4. 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社会不平等,减少社会排斥感。

  5. 构建包容性社会: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减少社会关系排斥。

报复心理及其引发的极端行为,是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排斥和不平等问题,才能真正预防这类悲剧的发生。这需要政府、社会和每个公民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