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贵州”:新能源产业崛起的新高地
“电动贵州”:新能源产业崛起的新高地
2024年,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倍,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2%——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折射出“电动贵州”建设的强劲势头。
整车制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在贵安新区的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块块钢板经过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变成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2024年,该公司累计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9199辆,实现工业产值约8.52亿元,同比增长约326%。
同样位于贵安新区的贵州瑞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全年实现整车销售超万台,销售收入约10.5亿元。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每2分钟就有一辆纯电动SUV吉利银河E5下线。该款车型自2024年8月全球上市以来,仅119天就交付超过6万台,日均交车量达到500台,迅速成为市场热销车型。
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家具备整车资质、新能源资质、轻客资质以及氢能源资质的客车生产厂家,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抢眼,更实现了新能源客车出口老挝的历史性突破。2024年10月28日,一列装载55台奇瑞万达新能源客车的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开出,7天后抵达老挝万象,将应用于当地首条智慧化、现代化快速公交系统。
电池产业:打造全球重要生产基地
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领域,贵州更是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全省已形成37GWh动力电池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45万吨、磷酸铁产能93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10.8万吨,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宁德时代在贵州贵安新区布局了全球第十四大电池生产基地,于2023年10月27日投产。该基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吸引多家供应链企业落地贵州,初步形成了四大板块的战略布局。
比亚迪、中伟股份等新能源新材料头部企业纷纷在贵州布局,与贵州磷化集团、振华新材、安达科技等本土企业一起,构建起完整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政策引领: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电动贵州”战略,明确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0万辆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贵州坚持“公共领域+个人用户”双轮驱动,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贵州已初步建成覆盖广泛的充电网络,车桩比达到2.5:1。全省已建成575个充电设施,覆盖全部高速公路服务区。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投运充电桩8535个,2024年充换电服务业电力消费同比增长47.97%。
未来展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根据规划,到2027年,贵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贵州将继续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释放产能,推动吉利贵阳基地、奇瑞(贵州)产业基地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布局发展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
同时,贵州还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充电网络布局,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电动贵州”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正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贵州有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