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5岁血压新标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5岁血压新标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其中对55岁人群的血压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新版指南继续维持140/90 mmHg作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同时推荐一般患者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则应进一步降至<130/80mmHg。此外,指南还特别关注了3级高血压患者的监测与治疗,以避免靶器官损害。这些更新对于55岁以上人群尤其重要,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5岁人群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中青年人群(20-59岁)的患病率增幅尤为显著。从1991年到2015年间,40-59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升高了87.4%,20-39岁人群更是增加了144.4%。更令人担忧的是,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相对较低,男性尤其如此。
专家指出,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高血压不仅会损害血管,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血压测量的新方法和注意事项
新版指南引入了新的血压测量方法,包括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可穿戴设备血压监测。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日常血压状况,有助于及早发现高血压。
在测量血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和饮用咖啡
- 测量时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
- 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
- 每次测量至少间隔1分钟,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
生活方式干预的具体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血压的基础。新版指南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 增加钾的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
-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3.9之间
- 增加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限制饮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 戒烟:吸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及早干预的意义
研究表明,早期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于中青年人群来说,即使血压只是轻微升高,也需要引起重视。专家建议,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仍无法达到目标血压,应及时启动药物治疗。
对于55岁左右的人群,降压治疗的目标应设定为<140/90 mmHg,如果能够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降压速度,一般在4-12周内逐渐达到目标血压。
总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为我们提供了最新的血压管理标准和建议。对于55岁左右的人群来说,及早关注血压状况,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