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母亲节特别推荐:《游子吟》背后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母亲节特别推荐:《游子吟》背后的故事

引用
网易
11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78CTRA0521CUKG.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8A028JN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2A00KLZ00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581073842116623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T4D7CE0553621C.html
6.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2/09/content_30055549.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3%E7%A8%B9
8.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58714410889707533
9.
http://www.lubanyouke.com/58055.html
10.
http://yw.eywedu.com/Poetry/14/mydoc005.htm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6%E6%B8%8A%E6%98%8E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属于母亲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妨重温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更蕴含着一个关于母爱与孝道的动人故事。

01

一首诗,一段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熟悉的诗句,千年来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游子吟》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凡却感人的场景:一位慈祥的母亲,在孩子远行前,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衣服,密密麻麻的针脚里,藏着的是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牵挂和不舍。

02

贫寒学子的坎坷人生

孟郊,字东野,生于公元751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早年家境贫寒,孟郊曾隐居嵩山读书,自称处士。年过三十后,他开始踏上求仕之路,但两次科举都未能及第。直到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才终于登科,然而仕途并不顺利,曾因不治官事被迫辞去溧阳尉的职务。

03

母爱的温暖港湾

在孟郊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母亲始终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据史料记载,孟郊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她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这个贫困的家庭,用无私的爱抚育着孟郊成长。孟郊曾在诗中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游子》)萱草,又名忘忧草,象征着母亲的慈爱。这句诗道出了游子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也展现了母亲对游子的无限牵挂。

04

《游子吟》的诞生

《游子吟》创作于孟郊50岁任溧阳县尉期间。此时的孟郊,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便将母亲接到溧阳奉养。看着母亲日渐苍老的容颜,回想起自己多年来漂泊不定、无法尽孝的日子,孟郊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感激。在这样的背景下,《游子吟》应运而生。

0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游子吟》中最令人动容的诗句。孟郊以“寸草心”比喻子女微薄的孝心,以“三春晖”象征母亲如阳光般温暖的恩情。他深刻地认识到,子女对母亲的爱永远无法与母亲对子女的爱相提并论。这种情感的不对等,正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06

母爱的永恒价值

《游子吟》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它描绘了母爱的温馨场景,更因为它揭示了母爱的永恒价值。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感恩和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正如诗中所言,即使我们无法完全报答母亲的恩情,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爱她们,让她们感受到子女的孝心。

在这个母亲节,让我们重温《游子吟》,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母爱。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要忘记,家中总有那么一个人,用她全部的爱,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就像诗中那位慈祥的母亲一样,用一针一线,缝制着游子的衣裳,也缝制着对子女深深的牵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