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平团队揭秘糖尿病新成因!
贾伟平团队揭秘糖尿病新成因!
中国目前约有1.41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面对这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团队联合多位国际专家,在顶级期刊《自然-新陈代谢》(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重要综述,全面揭示了中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发病机制以及多组学前沿进展。
研究背景与重要发现
研究团队发现,中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城乡患病率差距逐渐缩小,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未诊断率居高不下,且并发症负担日益加重。这些发现为进一步优化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发病机制方面,研究确认了肥胖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高精致碳水化合物、多盐的传统饮食模式、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减少等,均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多组学研究揭示新机制
研究团队在糖尿病遗传学方面指出,由于早期的基因研究多集中于欧洲人群,许多已知的糖尿病相关遗传位点在中国患者中的适用性有限。针对中国人群队列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可鉴定出新的糖尿病相关位点,这不仅为揭示中国人群糖尿病的独特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构建基因风险评分(GRS)奠定了基础。
在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组学方面,研究发现中国糖尿病患者存在独特的肠道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特征,如丁酸盐产生菌减少、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等。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的实践意义
研究团队强调,糖尿病的筛查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持续致力于开发糖尿病及并发症预警新技术。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进步为研究糖尿病的多维机制提供了机会,应在长期前瞻性队列中开展相应研究。
大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类的准确性,为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础。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普及度、经济性和持续性。
未来展望
专家们呼吁建设更大规模的中国人群队列并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推动精准预防与治疗,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潜在策略。同时,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为优化药物选择和疗效预测提供了新路径,助力实现个体化治疗。
这一系列发现将有助于推动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糖尿病防治目标提供重要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