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阜外医院最新研究:空腹血糖5.50-7.50,心血管健康无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阜外医院最新研究:空腹血糖5.50-7.50,心血管健康无忧!

阜外医院最新研究揭示: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这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重要研究成果,为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提供了重要的健康指导。

01

空腹血糖的"黄金区间"

研究团队分析了59030名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据,发现空腹血糖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呈现"J"型曲线关系。具体而言,当空腹血糖值处于5.50-7.50 mmol/L范围内时,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而当空腹血糖低于4.50 mmol/L或高于11.50 mmol/L时,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维持空腹血糖在5.50-7.50 mmol/L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于具有两个或更多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患者,其最佳空腹血糖水平可能需要适当上调。

02

地区差异显著

研究还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高FPG(空腹血糖)相关心血管疾病负担存在显著差异。2018年数据显示,东北省份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其中黑龙江、辽宁和吉林分别达到每100,000人75.18人、62.59人和61.83人。相比之下,西藏、浙江和云南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较低,分别为每100,000人20.77人、21.78人和25.01人。

这种差异可能与地区间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医疗资源分配等因素有关。例如,东北地区居民的高盐、高脂饮食习惯,以及较低的体育活动水平,都可能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

03

控制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

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空腹血糖:

  • 规律饮食:将每日食物分为多个小份,每隔3-4小时进食一次,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以控制血糖上升速度。同时,减少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在一天中分散进行短时间的运动,例如每天多次走楼梯、做家务等。

  • 定时监测: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自我监测血糖水平,尤其是在餐前、餐后和运动前后。动态血糖监测(CGM)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都可以有效评估血糖波动程度。与SMBG相比,CGM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CGM指导下进行血糖管理,可以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下降幅度与CGM的使用频率呈正相关。

  • 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在健康范围内,避免过度肥胖,因为体重增加可能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应对压力: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或放松练习,以减轻应激对血糖的影响。

  • 遵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的建议,按时服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

04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负担将进一步加重。以上海为例,2018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高FPG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人数的72.11%。研究还发现,男性因高FPG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但这种性别差异在50岁后逐渐减小,甚至在80岁后出现逆转。

此外,生活方式因素,如肥胖、糖尿病前期、不良饮食习惯、吸烟、身体活动不足和空气污染,都可能加剧高血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因此,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提供健康教育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策略。

综上所述,控制空腹血糖在5.50-7.50 mmol/L范围内,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通过规律饮食、适量运动、定时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对于减轻心血管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糖尿病预防和心血管健康促进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