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走出疫苗认知误区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走出疫苗认知误区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在这一特殊时期,让我们一起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版电子预防接种证让接种更便捷
2025年1月1日起,上海正式上线新版电子预防接种证。这一便民举措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新版电子预防接种证具有四大功能:
- 在线申领:通过“随申办”APP或小程序,家长可为孩子自助申领电子预防接种证
- 记录查询:随时查看个人接种记录,支持下载和打印
- 预约接种:在线选择疫苗、日期和时段,支持跨区域预约
- “亮码”接种:通过随申码实现现场取号和登记,简化接种流程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接种体验,还提高了接种效率,让家长和孩子都能享受到更便捷的健康服务。
当前传染病形势严峻,接种疫苗刻不容缓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正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部分地区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此外,人偏肺病毒、鼻病毒等病原体也在人群中广泛传播。
专家指出,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儿童群体,及时接种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减少疾病传播。
破除疫苗接种误区,科学认识是关键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许多家长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误区:
免费疫苗比自费疫苗更重要:实际上,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都是经过严格审批的,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自费疫苗可以作为免费疫苗的补充,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推迟接种不影响效果:虽然推迟接种不会影响疫苗的长期效果,但会推迟产生保护的时间,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建议按照规定时间接种。
孩子生病时可以接种疫苗:如果孩子正在发烧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缓接种疫苗。待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接种。
接种疫苗后就不会得病:疫苗接种虽然能提供有效保护,但并非100%保证不得病。此外,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减弱,需要按时接种加强针。
自然感染比疫苗接种更安全:自然感染虽然能产生免疫力,但风险较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疫苗接种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安全预防方式。
接种疫苗注意事项,这些细节要记牢
为了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接种前准备:提前准备好预防接种本,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让孩子充分休息。
- 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以及近期健康状况。
- 接种后留观:接种后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留观期间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神志等状况。
- 注意饮食:接种前后几天避免给孩子食用新的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 补种安排:如果错过接种时间,应及时补种。补种时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此外,家长还应区分免疫规划疫苗(免费)和非免疫规划疫苗(自费),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医生建议,合理选择接种方案。
疫苗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认识疫苗,及时接种,我们能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