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最新报告:外卖骑手如何影响城市经济?
上海交大最新报告:外卖骑手如何影响城市经济?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发布《骑手职业与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揭示了外卖骑手对城市经济的重要贡献。报告显示,外卖骑手不仅提高了传统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还为大量城乡间和地区间的移民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这份基于188个城市、55044份有效问卷的调研,为我们深入了解外卖骑手与城市经济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外卖骑手: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外卖骑手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据统计,中国网上外卖用户已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超过1000万名外卖骑手的辛勤付出。
外卖骑手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传统服务业的效率。以前,餐厅的服务半径通常只有500米左右,而现在,通过外卖骑手的配送,服务范围扩大到了几公里。这种空间上的突破,为商家带来了更多的生意,也创造了新的消费增量。以天津老字号“三友海鲜”为例,自开通外卖服务后,月营业额最高可达300多万元,市内订单逐月增长。
外卖骑手还为城市就业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据统计,2023年中国即时配送员已达1000万人,年均增长约23%。其中,70%以上的骑手为兼职,很多人会在找工作的同时,兼职送外卖挣钱。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为城市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骑手职业:灵活就业的新选择
外卖骑手的工作满意度和留存率都相当高。报告显示,72.3%的骑手计划继续从事该职业,仅有9.8%的骑手表示将转行。这种高留存率背后,是骑手对这份工作的认可。
骑手们普遍认为,这份工作是职业生涯的“起步器”、“缓冲区”和“加油站”。49.5%的骑手认为这是一份“付出就有回报”的工作,简单直接的接单计酬方式,让他们可以看到自己每天的业绩变化。同时,53.8%的骑手认可骑手相对灵活的工作时间使他们具有掌控感的“自主性”工作体验。
骑手们也在通过学习和技能提升来提高收入。在送单的间歇时间,40.5%的骑手选择用手机看新闻报道,48.3%的骑手会与其他骑手交流,36.7%的骑手用手机看学习视频和直播,还有19.2%的骑手会与商家老板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初高中学历的骑手对参与学习的动力更大。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外卖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骑手权益保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骑手数量庞大,但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平台通常将骑手定义为“合作伙伴”而非正式员工,导致他们在遭遇意外或职业风险时缺乏足够的保护。
算法优化与人文关怀的平衡也是一个重要议题。不少外卖骑手反映,在高峰时段,算法会不断压缩配送时间,导致他们不得不超速行驶。对此,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如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等。平台也在积极改进,比如美团将“预估送达时间点”改为“预估送达时间段”,顺丰同城通过骑士系统限制其接受通量订单等。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引领新发展
外卖行业仍在持续扩张。目前,外卖已经覆盖到全国2000多个县城,甚至在海外也出现了中国外卖的身影。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外卖打开了更多新场景。在深圳、合肥、杭州等地,无人机配送服务已陆续推出;在杭州、广州等地的酒店,机器人配送也已开始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外卖行业将继续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障骑手权益,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保持人文关怀,将是行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外卖骑手这一职业群体,正在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改变着城市的经济面貌。他们不仅是简单的配送员,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外卖骑手将在城市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