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樵:上海滩斧头帮的抗日传奇
王亚樵:上海滩斧头帮的抗日传奇
1932年4月29日,上海虹口公园内正在举行日本天皇诞辰庆典。随着一声巨响,现场陷入一片混乱。日军最高指挥官白川大将身中多枚弹片,最终不治身亡;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和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中将双双重伤,一个失去了双腿,另一个被炸瞎了一只眼睛。这场震惊中外的爆炸案,正是由上海滩斧头帮帮主王亚樵精心策划的。
从贡生到上海滩“暗杀大王”
王亚樵,字九光,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医生家庭。他自幼聪颖,15岁便成为文武双全的才子,18岁考中贡生。然而,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放弃进京机会,投身革命事业。
1913年,因参与社会党活动而被迫逃亡上海。在上海,他以安徽旅沪同乡会为基础,组织了一支腰别利斧的劳工敢死队,这便是后来威名赫赫的斧头帮。在一次码头工人与资本家的冲突中,王亚樵让铁匠连夜打造百把斧头,带领工人一举制服资本家,从此“斧头帮”的名声在上海滩不胫而走。
抗日战场上的“远东第一杀手”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王亚樵领导的斧头帮积极投身抗日事业。他不仅组织淞沪抗日义勇军配合十九路军作战,还策划了一系列针对日本侵略者的暗杀行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虹口公园爆炸案。为了实施这次行动,王亚樵找到了朝鲜志士尹奉吉合作。尹奉吉利用懂日语的优势,成功混入庆典现场,并在关键时刻引爆了装在开水瓶里的定时炸弹,造成了上述重大伤亡,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除了直接打击日军目标,王亚樵还成立了铁血锄奸团,专门清除汉奸和卖国贼。他们成功处决了伪上海市市长傅筱庵等汉奸,有效震慑了敌对势力。此外,王亚樵还策划了炸伤日舰“出云”号的行动,进一步彰显了抗日决心。
争议与评价:一个时代的复杂英雄
王亚樵的抗日行动和暗杀策略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毛泽东曾评价他“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军统头目沈醉则形容:“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曾任内务部副部长的华克之更是称其为“精神旷达,乱七八糟的好汉”。
然而,王亚樵的暗杀行动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这种手段过于极端,不符合法治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王亚樵和斧头帮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侵略者,振奋了民族士气。
1936年10月20日,这位传奇人物在广西梧州被戴笠暗杀,结束了他充满争议而又辉煌的一生。尽管王亚樵的手段和行为存在争议,但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展现出的民族气节,无疑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值得铭记的民间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