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无锡寄畅园:一座见证400年沧桑的江南名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无锡寄畅园:一座见证400年沧桑的江南名园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84%E7%95%85%E5%9B%AD/940703
2.
https://www.sohu.com/a/356644796_38466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84%E6%9A%A2%E5%9C%92/940703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8040009
5.
http://zyb.taihufengjing.com/Article?Id=c1bf2333-a9c9-49a4-9e20-29fafe240e34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F%84%E7%95%85%E5%9B%AD
7.
https://wuu.wikipedia.org/wiki/%E5%AF%84%E7%95%85%E5%9B%AD
8.
http://www.uuuiu.com/archives/922
9.
http://www.chinahuishan.com/index.php?c=article&id=192

在江苏无锡的惠山脚下,有一座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古典园林——寄畅园。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园林,以其精妙的造园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的青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见证了近500年沧桑的园林,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01

400年的守望:一段传奇的家族史

寄畅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正德年间(1520年)。最初,这里只是惠山寺的两间僧舍,名为“南隐”和“沤寓”。后来,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得这片土地,开始营建自己的别墅园林,取名“凤谷行窝”。秦金非常喜爱这座园林,曾作诗描述:“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秦金去世后,园林传给了他的族侄秦瀚和儿子秦梁。秦梁在1560年对园林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改名为“凤谷山庄”。到了秦燿手中,园林再次得到改筑,于1599年建成二十景,并正式定名为“寄畅园”,这个名字取自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清朝顺治末年,秦燿的曾孙秦德藻对园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造,邀请著名园林专家张涟和张轼进行设计,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格局。康熙、乾隆两帝多次南巡时都将这里作为必游之地,乾隆更是在北京颐和园中仿建了惠山园(即现在的谐趣园)。

02

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寄畅园占地14.85亩,是一座典型的山麓别墅式园林。其布局以水面为中心,西、北面以假山接惠山余脉,东面则布置亭榭曲廊,相互映衬。园林巧妙地将惠山作为背景,远借锡山龙光塔为景,创造出“山外山,楼外楼”的空间层次感。

园中的八音涧是其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这是一条用黄石堆砌的大型假山,全长36米,涧中怪石嶙峋,溪水潺潺,行走其中仿佛置身山间。涧水从山顶跌落,发出悦耳的声响,正如乾隆所题“玉戛金枞”所形容的那样。

另一处著名景点是知鱼槛,这是一座三面临水的方形亭式水榭,视野开阔,可以欣赏整个后花园的景色。亭前的七星桥横跨水面,将池塘一分为二,桥对面的红枫在秋日里格外艳丽。

03

文化传承的见证

寄畅园不仅是园林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康熙皇帝曾题写“山色溪光”四字,乾隆则题写了“玉戛金枞”,这些御笔题字至今保存完好。乾隆对寄畅园的喜爱还体现在他在北京颐和园仿建了惠山园,足见其对这座江南园林的推崇。

除了皇家的青睐,寄畅园还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明代文学家王穉登、清代诗人吴伟业等都曾在此留下诗篇。这些文化瑰宝为园林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使其成为研究江南园林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如今的寄畅园,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风韵。它不仅是秦氏家族400多年守护的见证,更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漫步其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精妙的园林景观,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园林,将继续向世人诉说着江南的风韵与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