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肿瘤患者就近治疗!广东这项行动已覆盖20个地市
让肿瘤患者就近治疗!广东这项行动已覆盖20个地市
为破解肿瘤患者看病来回奔波难题,广东在去年7月启动实施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推动牵头医院、优势医院与地级市合作医院结对子。该项行动实施一年多来,带来了哪些变化?
12月4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在肇庆举行全省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推进会。南方+记者从会上获悉,下沉行动实施一年多来,肿瘤患者的异地住院比例有效降低,肿瘤患者在本地就近手术和治疗,就医成本降低。目前,合作医院已覆盖全省除广州以外的20个地市。
近年来,广东全省县域异地住院、跨地市住院病种中,肿瘤相关病种比例排名靠前。为方便肿瘤患者就近看病,去年7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广东省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
该项行动旨在统筹省级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市县两级肿瘤规范化治疗水平,降低肿瘤患者的异地住院比例,让肿瘤患者不出市、不出县就能享受优质的肿瘤诊疗服务。
为此,广东确定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牵头医院,若干家具有肿瘤专科优势的医院,以及首批地级市合作医院,通过上下联动,搭建省、市、县(市、区)三级肿瘤防治网络,提升市域、县域肿瘤诊治能力。
根据《方案》,广东以常见、高发肿瘤病种为切入点,选择合作医院所在区域异地住院的主要病种,建立相关病种的合作诊疗中心,实施技术帮扶,提升相关病种诊疗能力。
牵头医院和优势医院还与合作医院成立亚专业协作组,建立疑难病例定期会诊工作机制,以及外科及放疗专业多学科诊疗合作机制,逐步实现有关病种诊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一年多来,结对医院在线上疑难病例会诊、多学科联合诊疗、双向转诊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第一批合作医院中,12家设立了日间化疗中心,12家实现了抗肿瘤药物衔接,建立了23个合作诊疗中心、35个化疗亚专业协作组、20个肿瘤护理亚专业组、22个恶性肿瘤临床试验分中心。
“下沉行动有效降低了肿瘤患者的异地住院比例,让肿瘤患者在本地就近手术和治疗,降低就医成本,改善就医感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同时还推动了市、县肿瘤诊疗能力的协同提升,完善了市域、县域肿瘤诊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肿瘤专科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下沉行动实施后,给合作医院带来了哪些具体变化?推进会上,部分医院分享了经验做法。
作为首批合作医院之一,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惠州确定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优势医院,与市域内其他7家开设肿瘤科的医院结成对子,推动建立省-市-县(区)的肿瘤防治体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优势医院,与合作医院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对子。在原有的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基础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以乳腺肿瘤为首个重点合作病种,通过门诊坐诊、查房带教、多学科会诊、手术示教等方式,推动合作医院肿瘤专科学科建设。
下沉行动实施以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中心门诊量同比增长10%,乳腺癌保乳率基本达到20%的目标。“目前,各种高精尖的技术已经能够在合作医院开展,当地患者不出肇庆,就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姚和瑞说。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指导下,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还成立了肇庆市首家日间化疗中心。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清介绍,成为合作医院后,原来经常要到广州进行化疗的患者,现在也愿意在肇庆当地接受治疗,患者可以直接拿着牵头医院开的诊疗方案,在医院日间化疗中心治疗,实现“白天接受化疗,晚上回家静养”。
推进会现场,第二批7家合作医院与6家牵头医院、优势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至此,合作医院已覆盖全省除广州以外的20个地市,更多肿瘤患者有望实现就近看病。
第二批合作医院与牵头医院、优势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方案》提出,到2025年,因恶性肿瘤化学治疗跨地市异地住院患者比例下降10%以上,牵头医院和优势医院与合作医院共建的相关病种肿瘤诊疗合作中心覆盖广州以外的20个地市,下沉行动为合作医院培养进修的医务人员不少于300名。
“接下来,各地各有关医疗机构要落实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主动探索完善从省到市到县甚至延伸到镇街乡村的肿瘤早筛早诊网络。”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