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闪创教育诱导大学生分期贷款,银闪花平台审核形同虚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闪创教育诱导大学生分期贷款,银闪花平台审核形同虚设

引用
21经济网
11
来源
1.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10622/herald/caaf493f22d77a542a4d99105b2ea8e5.html
2.
https://m.thepaper.cn/uc.jsp?contid=13231106
3.
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21-08-13/doc-ikqciyzm1221056.shtml
4.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4-22/doc-ihvhiewr7564240.shtml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644196
6.
https://www.shengbeitech.com/baike/33
7.
http://www.cac.gov.cn/2016-02/01/c_1117959469.htm
8.
https://news.sina.cn/sh/2021-06-22/detail-ikqcfnca2553532.d.html
9.
https://www.koudaijingyan.com/post/6.html
10.
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07/2023-04/10/content_12647346.shtml
11.
http://www.yuexiu.gov.cn/tzyx/xyyx/xygg/xyfxts/content/post_9198658.html

近日,齐鲁晚报报道了一起涉及闪创教育和银闪花借款平台的校园贷款纠纷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个别教育机构和贷款平台的不当行为,也凸显了大学生分期贷款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

01

事件回顾:闪创教育诱导贷款遭曝光

据齐鲁晚报报道,聊城大学大一学生小王被闪创教育销售人员诱导,使用银闪花借款平台办理了分期贷款。销售人员冒充学校老师,以免费试听为诱饵,推荐小王报名在线课程,并在贷款过程中指导其隐瞒学生身份。

小王的经历并非个案。据澎湃新闻报道,卿冰(化名)等多名大学生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卿冰在闪创教育购买美术课程时,被诱导通过度小满金融旗下的“有钱花”平台申请教育分期贷款。在办理过程中,销售人员要求她在平台电话审核时否认学生身份,并暗示可以提供虚假收入证明。

更令人愤慨的是,当这些学生因课程质量不佳要求退费时,却遭遇重重阻碍。闪创教育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费,甚至威胁学生将面临法律处罚。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闪创教育相关投诉已达311条,其中大部分涉及诱导贷款、退费困难等问题。

02

平台背景:银闪花与闪创教育的“合作模式”

银闪花借款平台是一家依托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主打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贷款业务。其特点是操作简便、额度灵活、快速放款和透明利率。然而,在这起事件中,银闪花借款平台显然未能履行应有的审核职责。

闪创教育则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以提供各类技能培训课程为主。从已曝光的案例来看,该机构存在以下问题:

  1. 销售人员冒充学校老师,误导学生
  2. 诱导学生办理分期贷款,隐瞒实际利率
  3. 退费政策不合理,存在高额违约金
  4. 与贷款平台存在不当合作关系
03

法律风险:大学生分期贷款的陷阱

这起事件再次揭示了大学生分期贷款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

  1. 诱导贷款:部分教育机构和贷款平台通过虚假宣传、隐瞒真相等方式,诱导学生办理分期贷款。

  2. 合同陷阱:贷款合同中存在大量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文,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承担过高费用。

  3. 隐性费用:除了本金和利息外,还可能涉及保险手续费、灵活还款服务包费等隐性费用。

  4. 违约责任:部分平台对逾期还款的处罚条款不明确,导致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高额滞纳金。

  5. 隐私泄露:申请贷款时需要提交大量个人信息,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04

防范建议:理性借贷,远离陷阱

针对大学生群体,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谨慎选择贷款平台: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贷款平台。

  2.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重点关注利率、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必要时可咨询专业人士。

  3. 理性消费: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合理安排支出,避免盲目消费和过度借贷。

  4.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学信网账号等敏感信息。

  5. 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免费”、“优惠”陷阱,遇到问题及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求助。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校园贷款风险的警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对待借贷行为,远离不良贷款陷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