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雍正王朝》真实历史:雍正第三子弘时的真实结局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雍正王朝》真实历史:雍正第三子弘时的真实结局揭秘!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V4VGTQ05566TEJ.html

在电视历史剧《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第三子弘时,最初是一位不起眼的人物,也并无任何夺嫡之心!
后来,他泄露了“恩科取仕”的考题而被八王爷抓住了把柄,最后上了他的贼船,成为八王爷手中的一颗“棋子”!
三阿哥弘时本可以像五阿哥弘昼一样过着安稳的生活,结果却偏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中,八王爷深知自己与帝位无缘,所以就对弘时威逼利诱,让他争夺储位。
八王爷心想:“就算我没戏了,我也要把你们家搞得鸡犬不宁,让你们再继续上演“兄弟相残”的好戏”!
后来“弘历遇刺”,八王爷就说是弘时想要暗中除掉弘历,但却以失败告终,弘时最终也被雍正赐了死,终年二十四岁!
以上这些便是影视剧里弘时的最终结局,那么,在清朝真实的历史中,三阿哥弘时的结局到底是如何呢?

事实上,三阿哥弘时其实可以说是死得没有这么痛快!
在康熙晚年,他对“立储之事”犹豫不决,导致诸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不择手段,甚至还形成了五大派系!
就是所谓的:“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党”等。
他们明争暗斗,尔虞我诈,随后,“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相继倒台,所残留的势力也被“四爷党”和“八爷党”所吞并了。
公元1722年十二月,一代圣君康熙皇帝驾崩,而四王爷胤禛而为了遗诏的法定继承人。
至此,在康熙朝长达了十几年的“九子夺嫡”事件,最终以四王爷的全胜而告终!

雍正皇帝登基以后,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局面再次发生,便创立“秘密建储”的立储制度,顾名思义就是“立而不宣”!
皇帝亲笔书写“立储诏书”,诏书一式两份,一份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另外一份则放在密封匣里,由雍正帝随身携带。
等到皇帝驾崩以后,再由制定的朝廷大臣来宣读诏书,并取出藏“正大光明”牌匾后的诏书所对应!

雍正皇帝采用这种“秘密建储”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不公开宣布皇位继承人,阻止继承人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与此同时,雍正皇帝还让皇四子和皇五子鼎足而立,平衡他们的权力,让别人觉得两位皇子都有可能成为继位人。
这样,就可以在朝堂上避免因站队选择而形成权力集团。
雍正皇帝可不想看到诸皇子陷入“储位之争”,从而引发“兄弟相残”的悲惨局面。
可是,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雍正皇帝的密诏写着的:“是皇四子弘历继承大统”。
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而皇三子弘时则无缘储君之位。
雍正皇帝以为自己的立储方式做得天衣无缝,却不料,诏书不久之后就泄露了。
其实想想,这也不算什么机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密诏上的继承人是谁,大家也只是心照不宣罢了。
爱新觉罗·弘时,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是雍正皇帝第三子,生母是齐妃李氏,与乾隆皇帝同父异母。
雍正皇帝一共有十个儿子,由于皇长子和皇次子早逝,等到雍正即位时,皇三子弘时便成为了众多皇子中最年长的一位。
加之他的生母齐妃,在雍正还是雍亲王之时就被立为了侧福晋,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孝敬宪皇后。
而且孝敬宪皇后膝下并无子女,按照古代“立嫡立长”的储君制度,弘时无疑占据了绝对的天然优势!
可是,偏偏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皇长子的身份并没有给弘时带来什么优势,雍正似乎对三儿子弘时不那么喜欢。
根据史书记载:弘时年少时放荡不羁,行事也总是草率马虎,跟一向行事严谨的雍正自然是完全不合拍。
因此,弘时非常不受父亲的待见,但他毕竟是雍正的亲生儿子,尽管雍正不那么地喜欢他,但也没有到厌恶的地步。
但是,随后发生的几件事情却让父子二人渐渐地变得反目成仇了。
在雍正元年的十二月二十日,这一天是先帝康熙皇帝的忌日,按照常理,应由现任的皇帝前往景陵祭奠先帝。
但是,雍正却安排了弘历来代替自己完成祭祀的任务,而并没有安排皇长子弘时。
雍正这一举动也无疑是在向先帝奏告着,弘历就是将来皇位的继承者!
这个举动让诸皇子感到非常地寒心,尤其是弘时,为此,他跟父亲雍正之间产生了隔阂。
在雍正五年,也就是1727年,雍正皇帝率领众皇子前往宗庙祭祀。
而弘时因不忍心看到几位皇叔在宗人府悲惨的活着,于是脑袋一发热,便大胆地在雍正皇帝面前替几位皇叔求着情。
他当时说道:“先帝在天之灵,也不愿看到兄弟相残。
弘时的言外之意,是责备父亲对待兄弟的手段太过于残忍!
雍正皇帝听到后怒发冲冠,自己的儿子竟然在揭自己的短,于是他一怒之下,就给儿子弘时安插了一个“行事不慎”的罪名!
还让宗人府把他革名,革除其宗族黄带,将他赶出了紫禁城,并将弘时过继给了当时被关在宗人府里的八王爷允禩。

此时的八王爷早就已经被雍正皇帝革去了“黄带子”,开除了“皇籍”。
弘时也因此地位一落千丈,从身份尊贵的皇子沦为了阶下囚的继子!
往后的日子里,弘时抑郁成疾,在同年的八月便郁郁而终,年仅二十四岁!
而后来乾隆继位以后,就恢复了弘时的宗籍,重新把他列为了皇族子嗣。
通过以上这段故事,我们大概了解了弘时最终结局的一种说法。
但是在正史中,却并没有明确记载“雍正杀亲生儿子”的记录。
那么,弘时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关于弘时的死因在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而正史上也并没有记载太多。
清朝官方可以说是对这件事守口如瓶,但是在史学界里一共存在着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清史稿》,弘时因触怒了雍正被开除皇籍,后来郁郁而终。
第二种说法:出自《清皇室四谱》,弘时因做事放荡不羁而得罪了父亲雍正,被雍正赐死,直到乾隆继位以后才恢复了其宗籍。
以上这两种说法,自然是《清史稿》的可信度要更高一些,来源也更可靠一些。
但是在《清皇室四谱》中,关于“雍正赐死弘时”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些史学家的支持!
例如著名的明清史学家孟森,他就曾经认为:弘时之死跟雍正皇帝戮害自己的兄弟有着密切的联系。
雍正皇帝对待兄弟的残忍,使得诸子们都不认可父亲的这种做法,其中以弘时最不谨慎,在言语中不禁透露出了对父亲所作所为的不满。
言外之意就是说:雍正在打击八爷党的时候,弘时支持他的政敌,而且对众多皇叔也是表示同情,这让雍正颇为不满。
雍正心想:弘时你不是与你的八叔走的近吗,那就索性把你过继给他好了!

雍正皇帝打击政敌从来都不手下留情,对待自己的家人也是一样地不例外。
历史学者金承艺先生则认为,弘时在雍正五年的八月获罪,当月就去世了,弘时显然是被雍正所赐死的。
这种说法在历史剧《雍正王朝》中就表现得栩栩如生了,也让很多人更认定了,弘时就是被雍正所杀的。
在影视剧中,弘时陷害弟弟弘历不成,反而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而雍正为了给弘历清除心腹大患和稳固大清帝国的基业,所以就将儿子弘时赐死了!
总之,看完弘时的人生经历以及有关弘时之死的几种说法我们可以看出:
弘时确实不讨雍正帝喜欢,但是虽然他得罪了父亲,可罪不至死!
更何况,“虎毒不食子”,所以可以断定:弘时郁郁而终的可能性比较大!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削除宗籍,这属于家法,相当于是“生不进宗门,死不入祖坟”!
表面上看罪名不大,实际上却是比死罪更难以忍受,因为这也代表着自己已经彻底地被家族给抛弃了。
所以说,“弘时郁郁而终”的说法是更贴近历史事实的。
在正史之中,弘时的不幸皆是因为他同情父亲雍正的政敌而造成的。
而在政治上,这一做法也无疑是站到了父亲的对立面,最终就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