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非遗美食:刘家烧饼的三百年传奇
商丘非遗美食:刘家烧饼的三百年传奇
在河南省商丘市,有一家传承了300多年的烧饼店,从康熙年间的街头小摊,发展成为如今的非遗美食名片。这家店就是闻名遐迩的刘家烧饼。
七代传承的匠心精神
刘家烧饼的创始人刘云山,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相传他在少年时就对家里的馒头产生了“改造”的想法。他尝试在面团中加入盐,将馒头压成饼状,撒上芝麻,还别出心裁地在边缘刻上“刀花”。这种创新的面食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刘云山也因此在商丘古城西门开设了第一家刘家烧饼店。
此后,刘家烧饼历经七代传承。第二代传人刘凤山开始添加馅料,使得烧饼味道更加丰富;第四代传人刘西海因为身高原因改良了炉子设计,创造了“高炉烧饼”;到了第六代传人刘建州,更是对刀花工艺进行了创新,使得烧饼外观更加精美。
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
刘家烧饼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与其严格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每一块烧饼的诞生,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首先,面粉的选择极为讲究,必须是经过筛选的优质小麦制成的60面或65面。发面则坚持使用传统手工酵母,以保证最佳的发酵效果。佐料多达20多种,包括八角、茴香、香叶、麻椒、桂皮等,全部采用石磨研磨,以保留最纯正的香味。
和面的过程更是考验手艺,除了要精准控制水温外,揉剂子、搓条、揪团、抹馅、包团、刀花、捏沿、提花、抹水、沾芝麻、上炉等工序必须一气呵成。特别是刀花工艺,要求正刀定位,斜刀45度下压,刀身入,刀尖出,刀溜饼裙,行云流水,最终呈现出如同柳叶细眉般的美丽花纹。
独特的口感与最佳食用方式
刚出炉的刘家烧饼,体型圆润,花型美观,上部弧状隆起,通体橙黄油光。外皮酥脆,内里柔软,层次分明,通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六层结构。最特别的是,刘家烧饼通常与刘家垛子羊肉搭配食用。食客们习惯先将烧饼盖和底分离一半,把软软筋筋的烧饼瓤掏出趁热吃掉,再放入垛子羊肉,这样的搭配使得口感更加丰富,肉香与饼香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
非遗美食的文化价值
2021年1月,刘家烧饼传统制作技艺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刘家烧饼的认可,更是对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
作为商丘古城的代表性美食,刘家烧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它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美食,更成为了外地游客必尝的特色小吃。加拿大籍学者大山、相声演员冯巩等名人曾多次到店品尝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多次对其进行报道,使其名声远扬。
一块小小的烧饼,承载着300多年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七代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刘家烧饼的故事,不仅是美食的传承,更是一段活生生的商丘城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