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技术:海底电缆运维的智能守护者
AIS技术:海底电缆运维的智能守护者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海底电缆作为国际通信和电力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运维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海底电缆承担了全球95%以上的国际数据传输任务,一旦发生故障,将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然而,海底电缆面临着诸多威胁,其中最常见的是船舶锚害。据统计,80%以上的海底电缆故障是由船舶锚害引起的,每次维修费用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船舶锚害,提高海底电缆运维效率,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海底电缆运维中的应用,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AIS系统通过自组织时分多址接入(SOTDMA)技术,实现船舶与岸台、船舶之间的通信,能够实时提供船舶的静态信息(如MMSI码、船名等)和动态信息(如位置、航向等)。
相比传统的运维方式,AIS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传统的海底电缆运维主要依靠三种方式:在登陆点附近建造瞭望塔、设置警示标志、派遣巡逻船巡视。这些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瞭望塔受视线距离限制,特别是在夜间观察效果差;警示标志可靠性不高,一旦出现故障,航行船只无法及时发现;巡逻船巡视效率低,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AIS系统则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禁锚区域的船舶动态,还能对进入禁锚区的船舶进行预警,提供历史轨迹回放功能,便于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以浙江嵊泗县供电公司为例,该公司自2011年开始使用海缆综合监控报警系统(AIS),显著提升了海底电缆运维效率。2021年,该公司处理监控报警251次,成功预防外力破坏海缆29次。在一次应急处理中,值班人员通过AIS系统发现一艘货轮驶入海缆二级监视警戒区,立即向海事部门报告,并联合海警执法人员现场处理,成功避免了一次可能的海缆破坏事故。
随着全球海底电缆建设的加速,AIS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以Meta公司为例,该公司计划斥资100亿美元建设全球海底光纤电缆,全长约25000英里,将横跨全球多个海域。这样的大型项目对海底电缆运维提出了更高要求,AIS技术无疑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AIS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船舶AIS设备的普及率和使用规范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系统维护成本等问题,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此外,AIS技术应与其他运维手段(如ROV水下机器人检测)相结合,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运维体系,以全面提升海底电缆的安全保障能力。
总体而言,AIS技术在海底电缆运维中的应用,为解决船舶锚害这一长期困扰业界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AIS系统必将在保障海底电缆安全运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