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这些“巧克力”可能是新型毒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这些“巧克力”可能是新型毒品

引用
环球网
11
来源
1.
https://hqtime.huanqiu.com/article/4DT7pg2zfq0
2.
https://topics.gmw.cn/2024-07/04/content_37420827.htm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627523
4.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11-28/doc-imqqsmrp7836031.shtml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759974
6.
https://www.shanwei.gov.cn/swkjj/zhuanti/xfjs/content/post_882209.html
7.
https://www.spp.gov.cn/spp/xwfbh/wsfbh/202306/t20230625_618249.shtml
8.
https://www.bj148.org/wq/qwzfw/cy/202306/t20230627_1653437.html
9.
https://login.12309.gov.cn:8443/spp/zdgz/202206/t20220625_560977.shtml
10.
http://www.sn.jcy.gov.cn/hzsmx/jcdt/jcyw/202406/t20240626_387453.html
11.
https://gaj.nanjing.gov.cn/aqff/202006/t20200628_2039438.html

“这些看似普通的‘巧克力’,其实暗藏玄机,它们可能就是新型毒品的伪装。”在第37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22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中,特别提到了这种伪装成日常食品的新型毒品。

近年来,毒品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不断翻新毒品的伪装形式。其中,伪装成“巧克力”的新型毒品因其隐蔽性和迷惑性,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的一大隐患。

01

伪装的“巧克力”:新型毒品的致命诱惑

这些伪装成“巧克力”的毒品,通常含有氟胺酮、甲卡西酮等成分。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兴奋和致幻作用,吸食后会导致焦虑失眠、胸痛痉挛,甚至行为失控。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毒品往往被包装得与普通食品无异,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在北京顺义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张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这种伪装成“巧克力”的毒品。据检察机关查明,这些黑色球状固体“巧克力”中,检出了氟胺酮和3-甲基甲卡西酮成分。最终,张某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02

为何要伪装成“巧克力”?

毒品为何要伪装成“巧克力”?这背后折射出毒品犯罪的新动向。

首先,巧克力是常见的零食,伪装成巧克力可以大大降低被发现的风险。其次,这种伪装更容易吸引好奇心重的青少年。据国家禁毒办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群体已成为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以及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的弱点,将毒品伪装成日常食品进行贩卖。

03

如何识别和防范?

面对这种新型毒品,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1. 外观识别:虽然伪装得很像,但毒品“巧克力”的包装往往过于粗糙,或者与知名品牌存在细微差异。

  2. 来源渠道:正规渠道销售的食品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而毒品“巧克力”往往通过非正规渠道流通,如网络交易、陌生人兜售等。

  3. 价格异常:如果遇到价格异常低廉的“进口巧克力”,需要格外警惕。

  4. 行为观察:如果发现身边有人频繁食用来历不明的“巧克力”,且行为异常,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04

全社会共同行动

打击毒品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已经将氟胺酮等新型毒品列入管制目录,并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在学校和家庭层面,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毒品危害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个人层面,则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不随意服用不明药物。

毒品伪装成“巧克力”,是对社会安全的严重威胁。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种伪装无处遁形,保护我们的下一代免受毒品侵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