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字乡愁》:一首牵动两岸同胞心弦的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字乡愁》:一首牵动两岸同胞心弦的歌

引用
中国新闻网
9
来源
1.
https://www.chinanews.com/tw/2021/10-27/9596222.shtml
2.
https://www.vos.com.cn/haixiah5/2021-08/24/cms184365article.shtml
3.
https://agt.52hrtt.com/mel/n/w/info/ifm2025010116222465939543
4.
https://www.glysyw.com/html/sydt/2016/0311/1263.html
5.
https://www.zjda.gov.cn/art/2019/8/27/art_1628647_37280789.html
6.
https://www.52hrtt.com/nmby/n/w/info/ifm2025013106375327170676
7.
https://www.52hrtt.com/yjd/n/w/info/ifm2023012715052729526462
8.
https://www.vos.com.cn/haixiah5/2022-03/09/cms196956article.shtml
9.
http://www.tailian.org.cn/xqxc/

“一根脐带剪断的瞬间,就拉开长长的缺口。”当这句歌词在台湾青年赖圣勋的歌声中响起时,不知触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一字乡愁》这首由福建诗人南竹作词、乐风作曲的歌曲,自2020年推出以来,不仅在大陆广受欢迎,在台湾也引起了强烈共鸣。

南竹,本名廖翌湘,出生于福建尤溪一个叫象山的小山村。尤溪是千年古县,宋代理学家朱子诞育地,中国竹子之乡,此地不仅群山叠翠、竹语清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南竹便是从诗情画意的尤溪走出来的诗人。《一字乡愁》的创作历时20多年,词作者南竹通过十个“一”字开头的乡愁故事,把爱情、亲情、乡情融为一体,充满烟火气息和家国情怀,漫射出怀旧思新的灯火星空,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和带入感,承载着山区人民质朴的乡音乡情故事和沿海百姓爱拼会赢的精神烙印,是一支同胞寻根“归心曲”、乡村振兴“牧心曲”、孝亲敬老“爱心曲”、疫后康复“抚心曲”。

“一条小河一辈子不回头,至今还在村里流。”这句歌词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从“一根脐带”到“一条小河”,从“一艘小船”到“一窝泥燕”,每个“一”字开头的意象都凝聚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所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种情感共鸣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将两岸同胞的心紧紧相连。

台湾90后青年赖圣勋在演唱《一字乡愁》时,深情地呼唤:“回来呦!回来呦!回来呦!”这位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乡愁”。从台北到厦门,再到漳州,赖圣勋不仅把事业扎根在大陆,更把家人带到了这里。他说:“我们都觉得在大陆这边有更多机会,然后也有更大的市场,基本上我会在大陆扎根,因为我也把家人带到这边生活,他们都觉得挺好的。”

《一字乡愁》的成功并非偶然。它诞生于三个重要的时代背景:两岸长期隔离、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人口大迁移、世界性疫情大阻隔。这些因素使得乡愁成为了一个跨越海峡的共同主题。正如南竹所说:“这首歌从‘一根脐带’开始,恰似联接两岸年青一代的情感纽带。”

从《鼓浪屿之波》到《一字乡愁》,从音乐到书法,从摄影到绘画,两岸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这些文化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的魅力,更传递了两岸同胞的亲情。正如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曹放所说:“文化的力量最强劲,直抵人心;文化的力量最持久,传承百代;文化的力量最根本,接续民族命脉!”

《一字乡愁》的成功告诉我们,乡愁是一种共通的情感,它不分地域,不分时间。无论是“一窝泥燕上了诗意中国”,还是“一棵小麦站在网络的村口”,这些意象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乡愁更成为了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一字乡愁》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根源和情感纽带。正如歌词最后所唱:“她长发盈空,她已从乡间,乡间梦里画里,梦里画里走过!”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深情呼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