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姜疃实践”闯出新路径
莱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姜疃实践”闯出新路径
近年来,烟台市莱阳市积极创树党建引领之"核"、产业兴旺之"禾"、生态宜居之"河"、乡风文明之"荷"、治理有效之"和"、共享幸福之"合"的"六He"理念,推出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莱阳方案"。
7月12日,由烟台市委改革办联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改革风帆劲 万亿征新程"烟台改革·媒体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莱阳乡村振兴赋能中心。
位于莱阳市南大门的姜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是山东省首批、烟台市首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辖濯村等11个村庄,6500余户1.9万余人,实施重点项目52个。示范区创建了"六He"乡村振兴区域品牌和"红舟逐浪,He舟共济"党建品牌。示范片区创建经验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典型案例。
"目前,示范区的核心项目——莱阳乡村振兴赋能中心已经建成投用,赋能中心全面总结展示了莱阳乡村振兴工作路径和成效,深刻阐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莱阳模式'和'姜疃实践'。"莱阳市姜疃镇党委书记王振聪向媒体介绍情况时表示。
强化党建引领之"核" 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线,莱阳高标准创建"红舟逐浪·He舟共济"党建品牌。对775个村庄进行分类提升,创新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票决制"等村级管理制度。创新联村共建、村企合建、产业联建等方式,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75家、联合社36家,培育乡村产业项目175个,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年增收1.7亿元。
打造产业兴旺之"禾" 龙头企业带动增收致富
聚焦莱阳梨、大花生等6条产业链,出台专项扶持政策"18条",在全国率先发布30部预制菜团标,组建全省首个县级预制菜产业发展联盟,实施骨干企业"倍增工程",研发速冻蔬菜、调理肉类等20多个大类近2万种产品,培育起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鲁花、龙大美食入选中国食品行业百强,食品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入选"全国十大预制菜基地"、"全国十大预制菜创新发展地区优秀案例"、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维护生态宜居之"河" 开展乡村建设治水行动
厚植生态基底,莱阳累计投入6亿余元开展五龙河流域综合治理,使五龙河水质稳定达到四类标准。同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收转运新模式,覆盖率达到95%以上。目前,莱阳市一类村庄占比达到45%,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9个、烟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2个、烟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3个,并成功争创照旺庄镇"梨满田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塑造乡风文明之"荷" 培育美德服务健康乡村
常态化开展美德健康"五进"工程,举办全民阅读进农村、送戏送电影下乡、非遗进村庄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万余场次,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创办"老年幸福食堂"6处,为2000余名7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打造莱阳"安雅堂诊所"品牌项目,开展老年人巡回"坐诊"、"义诊"服务1000余次。
营造治理有效之"和" 打造高质量智慧治理体系
创新"警务助理、法律顾问、网格员、矛盾调解员、平安志愿者"的"5+1"托管服务机制,设置823个农村网格,261个专属网格,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7.3万余件。建成"平安智慧小区"246个、"技防村"784个,以全流程智能化办结便民服务事项317.3万余件。成功打造两处"五润"融合基层治理示范点,姜疃镇获评全省首批、烟台首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致力共享幸福之"合" 提升群众幸福感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域推广"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乡村振兴莱阳模式,创新社企合作、托底订单收购、反向代养、基地就业等11种利益联结方式,将企业、村庄农户和市场连接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10万户农民每年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20多亿元、人均增收近2万元。将85%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投入,莱阳市对118个村庄进行供水提升,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28公里、公路165公里,对18处镇街卫生院、381处卫生室进行提标改造,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