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福州三坊七巷的小黄楼:古典园林之美
探访福州三坊七巷的小黄楼:古典园林之美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小黄楼,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福州现存最古老的私家园林之一,小黄楼不仅见证了千年历史的沧桑,更以其精美的园林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历史渊源:从唐代进士到清代名臣
小黄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相传这里是唐代进士黄璞的故居。黄璞,字德温,一字绍山,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进士,乾宁年间改崇文阁校书郎。因朝廷内讧,政局动荡,而辞官避乱,归隐福州城内的黄巷。黄璞少善诗歌,一生潜心著述,撰写《雾居子》10卷、《闽川名士传》及文集20卷。
到了清代,小黄楼迎来了它最重要的主人——梁章钜。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一字茞林,晚年自号退庵,祖籍长乐,与林则徐至交。章钜幼聪明,9岁即能学作小诗,12岁学习八股文,14岁入鳌峰书院。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年)登进士,授翰林庶吉士。道光四年(1824年)任江苏按察使,治理江淮水灾,政绩突出。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京,授甘肃布政使。次年(1836年)正月,升任广西巡抚兼署学政。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令梧州、浔州官员捉拿烟贩。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调任江苏巡抚,带兵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部署抗英。前此,章钜在任江苏布政使期间,因疲劳过度,积劳成疾,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辞官回福州,自言:“养疴归田,日以翰墨为缘”。回福州后,重新修葺旧居黄巷小楼,名为黄楼;又在宅左侧建东园,有亭台楼榭之胜。FZCUO
章钜为人处事识别能力强,遇大事不为浮议所动;居官持大体,不苛刻,颇得人心。性好风雅,笃旧谊,历官各地,皆集朋僚酬赠唱和诗作,为集刊行。好读书,手不释卷五十余年;尤其精于鉴别金石书画,考订史料,生平各种著述达七十余种。较为著名的有《文选旁证》、《三国志旁证》、《楹联丛话》、《师友录》、《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浪迹丛谈》、《归田琐记》、《南省公余录》、《枢垣纪略》、《称谓录》等,为清代督抚中著述最多的一人。
梁章钜不仅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官员,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酷爱园林艺术,曾主持修葺过包括沧浪亭在内的多处江南名园。在修葺小黄楼时,他巧妙地将江南园林的精髓融入其中,使之成为福州园林艺术的典范。
园林设计:巧夺天工的江南园林
小黄楼的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追求。整个园林以假山、鱼池、花木、亭阁为主要元素,布局精巧,意境深远。
西花厅是小黄楼的精华所在。这是一座双层楼阁,宽9米、深2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柱,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设计。楼阁的梁架上雕有精美的龙凤图案,门窗均采用珍贵的楠木制成,做工考究,雕刻细腻。楼前的假山用太湖石砌筑,最重的一块达一吨有余,曲径盘旋通楼上。假山边的鱼池上有一座制作精巧的石拱桥,桥栏上刻有“知鱼乐处”四字。桥对岸是假山,沿石阶盘旋可登上假山之顶。
东花厅则以藏书阁闻名。藏书阁位于楼阁的二层,宽6米、进深9米,四周环绕着通透式走廊。楼阁内的十二扇隔扇门、六扇门窗都镶嵌有精美的图案,采用珍贵的楠木精雕而成。通透式宽敞走廊,檐口吊柱、顶饰、雀替等很精致。走廊两侧对称出挑露台,造型独特。楼下左、右两侧通道都用糯米和三合土塑制成假山、雪洞。雪洞宽约二米,深约八米,高可容人进出。
值得一提的是,小黄楼内还有一株相传为黄璞手植的古芒果树,胸径1.3米,高17米,冠幅21米,是福州市区目前已知最大的两株古芒果树之一。这棵古树见证了小黄楼的沧桑历史,也为园林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气息。
文化内涵:名家题匾与楹联荟萃
小黄楼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园内保存了大量名家题写的匾额和楹联,每一处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进门处的“选魁”匾额,出自林则徐女婿沈葆祯的手笔。大厅内的“文炳球琳”匾额则是萨镇冰所题,其中“球”字在古代也指美玉,寓意主人学问深厚。此外,还有纪晓岚题写的“桓雅”牌匾、朱熹书写的“孝弟忠信,礼义羞耻”对联、姚启圣题写的“俊髦胪欢”匾额等,无一不是名家手笔,展现了小黄楼深厚的文化底蕴。
游览攻略:实用信息全攻略
-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黄巷36号
- 开放时间:8:30-22:00
- 门票:20元(近期因福州古厝摄影大赛作品展免费开放,截止到10月31日)
- 交通:乘坐地铁1号线到“东街口”站下车,步行4分钟可达;或乘坐公交车到“三坊七巷”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小黄楼作为福州三坊七巷中最具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园林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了解福州历史文化的绝佳窗口。无论是园林艺术爱好者,还是历史文化追寻者,这里都能带给他们无尽的惊喜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