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致命攻击背后的科学奥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眼镜王蛇:致命攻击背后的科学奥秘
引用
搜狐
等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568030717_121124565
2.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09/a2f141b8f2ca478184cfa1f835deb15a.s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C%BC%E9%8F%A1%E7%8E%8B%E8%9B%87%E6%AF%92/8054580
4.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d6b95ce25476da2f59f12a0ba391c529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C%BC%E9%95%9C%E7%8E%8B%E8%9B%87
6.
https://www.tljq.gov.cn/jqrmzf/kpzs/pc/content/content_1884875708151160832.html
7.
https://www.pharnexcloud.com/zixun/sx_3297
8.
https://html.rhhz.net/YXXB/html/20200904.htm
9.
https://www.medjournals.cn/news/getNewInfo.do?newId=12094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体型最长的毒蛇,体长可达5.6米,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印度东北部与西南沿海地区、中国华南、中南半岛全境与马来群岛近半数岛屿。其毒液的致命性令人闻风丧胆,但这种致命毒液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惊叹的科学奥秘。
眼镜王蛇的毒液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多肽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最致命的是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当眼镜王蛇发动攻击时,毒液会通过其长达1.25厘米的毒牙注入受害者体内。这些毒素会迅速袭击被咬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更可怕的是,伤者会因心脏血管系统崩溃而进入休克状态,最终因呼吸衰竭、心跳减弱而死亡。
研究表明,眼镜王蛇的一次攻击可以注入200-500毫克的毒液,最大可达7毫升。这种剂量足以在3小时内杀死一头成年的亚洲象。被咬伤后的死亡率以及死亡的速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毒蛇所注入的毒液量、被咬位置、伤者的健康状况等。
然而,这种致命的毒液在医学上却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蛇毒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模板。例如,从巴西箭毒蛇毒液中提取的巴曲酶,就被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血管闭塞性疾病引起的缺血以及外周和微循环功能障碍。
巴曲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液凝固,有效止血。这种药物在中国和日本上市后,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福音。此外,从响尾蛇毒液中提取的替罗非班,被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从南美美洲矛头蝮毒液中提取的卡托普利,成为首个基于蛇毒生物活性成分的抗高血压药物。
这些例子充分说明,自然界中的“死亡武器”在科学的引导下,可以转化为拯救生命的良药。眼镜王蛇的致命毒液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也启发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为人类健康事业开辟新的道路。
热门推荐
这些消防安全法律知识,你应该知道
运动是一副良药!癌症患者运动30分钟后,血液出现这些变化
2024 十大最适合家庭饲养的大型犬品种
空气炸锅五花肉,健康美味新宠!
院士谈化学英语:掌握这门语言,才能站在科研最前沿
化学专业英语:提升你的学术竞争力
蛇纹石:一种神秘的玉种及其种类、鉴别与价值全解析
美国大学英语写作必备:高效论证技巧全攻略
大学生如何应对学业压力?学校和个人的双重解决方案
学历教育 vs 实习经历:职场竞争力大比拼
自制山东杂粮煎饼
化学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从基础到进阶的完整指南
小鼠新物体识别实验,数据记录有妙招!
走进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国际化管理英才——2024英国剑桥研学回顾
缓刑期间可以住酒店吗
北斗卫星助力内蒙古护边员高效守护北疆
普通人考个消防工程师证有用吗 含金量高不高
吃对菠菜,轻松告别湿疹困扰!
中华医学会发布最新指南:过敏性湿疹治疗迎来新突破
秋冬特应性皮炎高发,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湿疹友好食谱:燕麦粥&蒸鱼配蔬菜
三亚千古情景区:亚龙湾周边的休闲益智好去处
亚龙湾打卡!三亚最美海滩攻略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亲子游的热带雨林探险之旅
中文母语者数学优势揭秘:从分数表达看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古埃及人的分数智慧:从金字塔到现代生活
用分数棒和圆盘搞定小学生的分数难题
法式马卡龙烘焙教程:色彩斑斓的甜品梦
真空阀门的国际标准与合规性指南解读
西安地铁4号线春运期间延长运营时间至23:30,多措并举保障乘客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