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老干部大学:文化养老正当时
西宁市老干部大学:文化养老正当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青海省西宁市老干部大学,这句话得到了生动诠释。这所成立于1992年的老年学府,如今已发展成拥有4所分校、40个班级、在校生近2000人的综合性学府,成为老年人追求知识、享受生活的“精神家园”。
走进老干部大学,映入眼帘的是忙碌而充实的学习场景:书法教室里,学员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舞蹈房内,身着练功服的老年学员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摄影班的学员们则围坐在电脑前,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后期处理技巧……
“我在这里找到了年轻时未曾实现的梦想。”65岁的张阿姨兴奋地说道。她退休后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国画班,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能独立完成一幅栩栩如生的花鸟画。在老干部大学,像张阿姨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他们有的为了弥补年轻时的遗憾,有的为了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有的则是为了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纷纷走进课堂,重新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学校的课程设置可谓丰富多彩,涵盖了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为了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学校还特别开设了葫芦丝、电吹管、面点制作等特色课程。据统计,仅2023年春季学期,在编学员就已超过1200人,课程常常一位难求。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员们的学习成果斐然。在省内举办的各类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中,老干部大学的学员们屡创佳绩。书法班学员顾连生的作品《节选河湟拾遗》获得“青海省职工美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绘画班学员白桦的《鱼跃图》在西宁市总工会举办的美术作品展中荣获三等奖;摄影班学员郭统山的作品《创业者》也在全省老干部摄影作品展中摘得三等奖。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学员需求的精准把握。学校不仅配备了钢琴、电子琴等专业教学设备,还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用耐心和专业,点燃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文化养老的意义远不止于技艺的传授。在这里,老年人找到了精神寄托,重新定义了晚年生活。正如学校负责人所说:“我们不仅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学,更要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从个体层面来看,文化养老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从社会层面来看,这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西宁市老干部大学的成功实践,为文化养老提供了有益借鉴。它不仅是一个学习场所,更是一个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享受生活乐趣的平台。在这里,每一位学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
正如一位学员所说:“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年轻时未曾实现的梦想,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年龄,不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这,或许就是文化养老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活出精彩,让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