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季泡温泉,小心心血管风险!
老年人冬季泡温泉,小心心血管风险!
随着冬天的到来,泡温泉成为许多老年人喜爱的养生方式。温泉水中的矿物质不仅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对胃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慢性病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老年人泡温泉引发心血管事件的案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心血管风险不容忽视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急诊科主任洪子尧指出,当身体进入高温的温泉时,下肢和周边血管会因受热而放松,血液循环流向四肢,导致供应脑部或心脏的血流减少。对于颈动脉狭窄或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来说,这种血液重新分配可能导致脑部缺血甚至中风,或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
此外,从高温池突然离开至冰冷的空气环境中,血管会迅速收缩,可能造成脑部或心脏血流瞬间下降,甚至引发血栓。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也表示,泡澡时温度较高会使全身血管舒张,导致大脑、心脏供血减少,严重时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安全泡温泉指南
虽然存在风险,但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老年人仍然可以安全地享受温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安全建议:
选择合适的水温
建议老年人选择水温在38-40℃之间的常温池,避免使用高温池。一方面,过高的温度容易使外周血管过度扩张,增加心脏负担;另一方面,老年人对水温感知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
控制浸泡时间
每次浸泡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中间最好能起身1-2次。如果想泡高温池,可以采用分次浸泡的方式:第一次先泡3分钟,起来休息3分钟,再入池泡5分钟,反复3-6次,单次不超过15分钟。
注意补充水分
泡温泉前应补充足够的水分,期间也要勤补水。因为皮肤毛孔会全部张开,大量出汗,流失水分,同时末梢血管扩张,进一步增加了体液的丢失,如不及时补充就容易脱水。
选择合适的药池
根据水质不同,温泉可分为中性碳酸泉、碱性碳酸氢钠泉、盐泉和硫磺泉等。其中,单纯泉(碱性泉)比较温和,无色无味,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适合年纪较大的老年人。
特殊人群需谨慎
并非所有老年人都适合泡温泉。7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肺气肿、贫血和皮肤过敏的人群应避免泡温泉。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长时间泡温泉,因为水温过高可能致使胰岛素吸收加快,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较易出现意外。
温馨提示
泡温泉时应循序渐进,先用手或脚伸进温泉池中试试水温,先泡双腿,慢慢泡下半身(心脏以下),待适应后再让上半身完全泡入水中。离池时也应缓慢起身,适应后再离开水池。
泡温泉后不宜立即蒸桑拿,否则会使刚被身体吸收的矿物质和负离子随汗液排出,还可能出现口干、头晕等症状,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在泡温泉过程中出现出汗、口干、胸闷等不适感,这是血液循环过快的正常反应。若症状加重难以忍受,应立即调换凉水浸泡或离水静养,并多喝水缓解。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年人应结伴泡温泉,方便互相照顾。如有不适立即出水休息,严重者可请同伴帮助寻求救援。
避免在疲劳、饱食或空腹、酒后、情绪波动、失眠、发热、过度心悸(心跳超过100次/分)等情况下泡温泉。
总之,老年人在享受温泉带来的舒适和健康益处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遵循医生建议,控制好血压,避免意外发生。在泡温泉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这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