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又上热搜!广西六大美食你吃过几种?
螺蛳粉又上热搜!广西六大美食你吃过几种?
螺蛳粉又双叒叕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一位80后中国小伙在美国摆摊卖螺蛳粉,每天只营业4小时就能卖出100碗,不仅柳州老乡和留学生专程驱车前来“嗍”粉,还吸引了不少“洋面孔”前来尝鲜。这碗来自广西柳州的小吃,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国内外食客都为之疯狂?
广西六大美食,各具特色
广西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从南宁的老友面到玉林的牛巴,从桂林的米粉到武鸣的柠檬鸭,每一道美食都凝聚着广西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老友面:南宁的招牌小吃
老友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面条与豆豉等食材巧妙结合,筋道爽滑的面条与浓郁的豆豉香气完美融合,让人回味无穷。
玉林牛巴:玉林的特色风味
玉林牛巴是广西玉林市的特色风味美食,精选牛肉经过匠心独运的烹饪工艺,呈现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牛肉干。口感细腻香嫩,咸甜交织,让人欲罢不能。
桂林米粉:桂林的招牌美食
桂林米粉以优质大米为原料,经过精细研磨和蒸煮,呈现出面条般的形态。搭配酸辣可口的汤汁,咸甜适中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柠檬鸭:武鸣的特色美食
柠檬鸭是广西南宁武鸣一带的特色美食,以鲜嫩鸭肉为主料,辅以酸辣椒、酸芥头、酸柠檬等配料。经过精心烹饪,呈现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
蚝油叉烧包:柳州的传统美食
蚝油叉烧包是柳州的特色美食,以面粉和叉烧肉为基础,经过传统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外皮白嫩,馅料香浓,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螺蛳粉:广西的网红美食
螺蛳粉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独特的酸辣口感让人欲罢不能。它不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凝结着广西的历史味道和文化记忆。
螺蛳粉的出海传奇
从2020年直播电商兴起,螺蛳粉火遍国内外,尽管如今螺蛳粉的外语翻译仍未统一,但是不妨碍海外留学生、甚至外国人在社交平台上嗮出自己吃螺蛳粉的快乐体验。海外留学生群体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螺蛳粉的主力群体,这当然没有“纯正”的外国人分享吃螺蛳粉更吸引眼球。
苏菲是一名英国小姐姐,她不仅会说中文,还会用柳州方言点餐,比如说“二两,加鸭jio,加豆腐bo!”,听起来还有点柳州味儿。她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螺蛳粉视频,有的播放量已经上亿。
在疫情期间螺蛳粉更是成为卖断货的产品,成了很多留学生的硬通货,在西班牙一份预包装螺蛳粉价格要5欧元(人民币约40元),在日本则要1200日元(人民币约80元)才能买到。甚至兔年春晚的拜年广告,螺蛳粉直接出现在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上,柳州螺蛳粉已出口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等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很多老外也喊出了:“吃螺蛳粉只有0次和无数次!”
统计显示,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规模已达669.9亿元,出口货值从2018年的83.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8727.2万元,增长104倍。螺蛳粉出口到海外,也被网友评为新四大文化输出第一名(后三个是广场舞、中国网文和网购中国商品),是中国文化输出的典型案例。
螺蛳粉的成功密码
柳州螺蛳粉能远销海外,同时在国内能建立起来几百亿的产值规模,原因是企业和政府共同推进的供应链建设,其中包括品牌管理、授权和食品标准化建设等。
首先,生产过程的工业化。螺蛳粉生产需要制定包括原材料的标准、采购的标准、生产过程的标准等。原材料标准包括水稻种植、螺蛳养殖、竹笋种植、加工型豆角种植、木耳种植等的标准制定,制造过程标准包括原材料与辅料的加工标准、设施工具、生产工艺的标准,比如酸豆角制作标准,豆角入库后要进行筛选和两道清洗工序,然后才能进入车间进行腌制。腌制好的酸豆角、酸笋、腐竹、木耳、花生等配料,通过物流运到各地,文章开头提到的80后小伙在美国加州摆路边摊,就是从国内发过去的螺蛳粉配料。柳州市白沙酸厂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一年能生产2000万斤酸笋、酸豆角。这些配料在通过标准的制造过程生产成为袋装螺蛳粉,据不完全统计,柳州工厂一天生产550万包螺蛳粉。
其次,柳州会对“柳州螺蛳粉”进行统一宣传和品牌管理。螺蛳粉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品牌管理和营销,包括政府营销和企业营销。2018年,柳州向国家产权局申请地理商标,“柳州螺蛳粉”成为地理标志商标,同时柳州还在20多个国家注册商标,只有经过柳州授权才能印上“柳州螺蛳粉”的标志。比如你想开一个螺蛳粉生产工厂,必须经过柳州官方授权才能用“柳州螺蛳粉”,而且必须是采购当地的经过标准认证的原材料、配料,生产工厂也只能开在柳州。2020年8月,柳州市商务局就与李子柒品牌合作,在柳州建立了螺蛳粉工厂。目前柳州对“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的查处还集中在柳州,比如8月柳州对在南宁生产的螺蛳粉进行了查处,原因是南宁工厂生产的螺蛳粉,未经授权用了“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实现商标保护的同时,柳州也会对柳州螺蛳粉进行统一宣传,制定了特色小镇、文华旅游服务等标准,柳州螺蛳粉在宣传方面也要遵守特定的宣传准则。
螺蛳粉的未来挑战
面对其他速食产品的竞争,螺蛳粉出海首先要做到的是口味本土化。搜索美国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螺蛳粉的内容,会发现很多美国本土消费者对螺蛳粉的评价是“臭、 不能接受、不会尝试第二次”等,太多对螺蛳粉口感的负面评论。目前螺蛳粉出海,大多数都是国内版的“海外翻版”,只是调整了少量配方配比以符合目的地法律法规,更换外包装后就直接上架销售,导致很多外国人对“海外翻版”螺蛳粉的口味接受度不高。开发出适合目的地国家口味的“本土版”螺蛳粉至关重要,比如韩国的辛拉面就结合美国人的口味做了创新,开发了如圣诞味、低卡、玫瑰奶油味等适应美国消费者口味的方便面,去年辛拉面在美国销售了5亿包,一手缔造辛拉面的韩国三养公司,其海外收入已超过本土收入。
2024年,三养财报第二季度显示,总销售额4244亿韩元(人民币约21.91亿元),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比78%。
其次,需要加强在国外的营销和宣传。柳州螺蛳粉品牌企业的海外营销活动很少,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几乎搜索不到有关螺蛳粉的热门话题,参与普通话题讨论的用户和内容也不多, 且多为华裔群体发起的讨论。上文提到的“在柳州生活了10多年的外国人”苏菲,虽然视频火爆,但是外国人更多的是猎奇、看热闹居多,真正下单的人却不多。国内电商生态成熟,螺蛳粉品牌布局国内直播电商也很积极,“李佳琦开播3小时卖出2.6万箱螺蛳粉”,“薇娅直播间10万份螺蛳粉在1分钟内被抢售一空”,这样抢购的现象在国内经常能看到,国外很少看到。
螺蛳粉的文化价值
2008上半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时隔13年,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2021年,螺蛳粉最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螺蛳粉不仅刷新了柳州的文化符号,加深了维系柳州人集体记忆的纽带,充实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同时对研究壮族地区和南方稻作文化、饮食文化的发展史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作为柳州的特色美食,螺蛳粉与柳州可以说是互相成就。
螺蛳粉的出海之路,不仅是美食的传播,更是一次文化输出。它承载着广西人民的智慧和匠心,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螺蛳粉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碗来自广西柳州的小吃,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多食客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