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含糖饮料真相: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揭秘含糖饮料真相: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柳叶刀》最新研究再次敲响了含糖饮料的健康警钟。研究显示,含糖饮料与糖尿病、高血压、牙齿腐蚀等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其危害远超想象。尽管植物饮料被宣传为更健康的选择,但最新研究发现,超加工的植物性饮料同样存在健康隐患。为了维护健康,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日常饮品的选择。
含糖饮料的八大危害
龋齿:研究显示,每天饮用含糖饮料会显著增加龋齿风险。英国《牙科杂志》的研究表明,成人每天饮用一杯以上含糖饮料,4年内龋失补牙数是不喝者的1.3倍。
超重肥胖:含糖饮料是导致体重增加的重要因素。《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的研究指出,每天饮用350毫升含糖饮料,成人4年内体重可增加2公斤。
糖尿病: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一项针对19万人的随访研究发现,每天增加110毫升含糖饮料摄入,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6%。
心血管疾病:含糖饮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显示,每天饮用350毫升含糖饮料,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是不喝或少喝者的1.19倍。
痛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人患痛风的风险比少喝者高出75%。
骨折:过多摄入含糖饮料会影响骨密度。研究显示,平均每天饮用2杯甜饮料,与绝经后女性髋部骨折的高风险有关。
癌症:每天饮用100毫升含糖饮料,总患癌风险增加18%。其中,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尤为显著。
早亡:2019年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0多万人的数据,发现与每月饮用一次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饮用两次以上的人早亡风险增加21%。
植物饮料的真相
面对含糖饮料的危害,许多人转而选择植物饮料作为替代品。然而,最新研究发现,超加工的植物性饮料同样存在健康隐患。
圣保罗大学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1.8万多人的数据,发现食用植物性超加工食品(UPF)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7%相关。这些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工业污染物会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还发现,与食用较少加工的植物性食品相比,食用植物性UPF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5%。当饮食习惯改变,用较少加工的植物性食品替代UPF时,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了13%。
健康饮品建议
选择低糖或无糖饮品: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饮品,如无糖茶饮料、椰子水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非糖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虽热量低但可能影响身体代谢,不宜过量饮用。
多喝茶:茶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脂肪分解。选择绿茶、红茶等天然茶叶,避免添加过多糖分的茶饮料。
适量饮用:每天至少饮用1500毫升水,避免过度依赖饮料。即使是“健康”饮品,也应适量饮用。
阅读标签:选购饮品时注意查看成分表,选择含糖量低的产品。一些看似“健康”的饮品,如酸乳饮料、果汁等,实际上含糖量很高。
自制饮品:尝试在家自制饮品,如柠檬水、花草茶等,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分摄入。
含糖饮料的危害已得到多项权威研究证实,其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即使是被宣传为“健康”的植物饮料,如果经过超加工,同样可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威胁。为了维护健康,建议大家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选择更健康的饮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