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大千故里:内江的文化底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大千故里:内江的文化底蕴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5406137_120952561
2.
http://www.njdsfzw.gov.cn/news/show/2795
3.
http://www.njdsfzw.gov.cn/news/show?id=1170
4.
https://www.neijiangshizhongqu.gov.cn/szq/zfwj/202302/fc407280516045f080bf0f00fac83f2b.shtml
5.
https://wap.njdqwhy.com/index/info/id/159.html
6.
https://sichuan.scol.com.cn/njxw/201601/54259322.html
7.
http://scdfz.sc.gov.cn/scyx/scfw/content_3167
8.
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4/26/032565753.shtml
9.
https://www.scnjdx.gov.cn/dxq/zfw/202303/e027826c1e5143d8aa7dd3714f64f380.shtml

内江,素有“大千故里”之称,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诞生地。走进内江市市中区半坡井,一座名为“芭蕉井”的老院子静静地诉说着这位艺术巨匠的童年故事。

01

张大千与内江的书画情缘

张大千故居原址位于内江市市中区半坡井,是一座典型的川南民居庭院。院内几丛芭蕉树下,一口老井倒映着天光云影,显得格外幽美。这座始建于清代的三合院,由八九间房间组成,堂屋居中,大千先生的居室在左侧。院子占地约六七百平方米,石栏杆石板地,四周竹林环绕,环境清幽。

张大千,乳名小八,名正权,法名大千。他与二哥张善孖共创“大风堂画派”,在人物、山水、花鸟画等方面造诣深厚。特别是其自创的青绿泼彩技法,以及在山水、荷花和敦煌佛像画上的成就,使他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西方艺坛更是赞其为“东方神笔”。

内江的书画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记载。关于“书画之乡”的称号,有多种说法:一说源于明代赵贞吉,因其为内江人而得名;二说来自1930年代《大公报》的报道;三说则归功于张大千、张善孖兄弟的国际声誉。事实上,这一美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深厚的传统积淀,也有名家辈出的推动。

02

内江的书画艺术传统

民国时期,内江书画艺术达到鼎盛。据记载,当时内江“家家书联,户户丹青”,书画之风极盛。1940年代初,内江文化人张匀石在《天下文章尽蜀中》中称:“内江居四川中枢。历代人才辈出,尤以书画为最,有书画城之称”。著名画家张聿光在内江举办画展,仅三天时间,百幅作品便全部售罄,足见内江书画艺术的影响力。

内江书画艺术的繁荣,离不开众多书画名家的贡献。从状元骆成骧到进士赵熙,从教育家曾庆昌到“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陈步鸾,这些书画名家不仅在艺术上成就卓著,更通过设堂授徒、培养后学等方式,推动了内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03

内江的文化遗产

除了书画艺术,内江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隆昌石牌坊群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闻名遐迩,资中文庙武庙承载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威远古佛顶则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内江历史的见证,更是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内江市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市现有文化资源3.65万处,其中地面不可移动文物2265处。内江市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通过整体连片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推进石窟寺安防设施建设,开发文化遗产类研学产品等措施,让文化遗产“守得住”“传下去”。

0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内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丰富多彩。2023年,内江市市中区公布了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包括板车号子、内江倒湾酱油酿造技艺、汉安夏布绣等14个项目。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现了内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内江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张大千故居到隆昌石牌坊,从传统书画艺术到现代文创产业,内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