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千年民俗瑰宝的传承与创新
茂名年例:千年民俗瑰宝的传承与创新
“年例大过年”,在广东茂名,这句俗语道出了年例在当地人心中的分量。每年农历正月起至二月底,茂名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年例活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
历史悠久的民俗瑰宝
茂名年例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是一种集祭祀、祈祷、欢庆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其起源与岭南古老的祭祀文化有关,融合了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据《光绪重修茂名县志》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盛大的民俗庆典
年例期间,茂名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游神、摆宗台、舞狮舞龙等。
游神是年例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环节。年例当天,村民们会将神像从庙中请出,由村民抬着绕村巡游。游神队伍通常由彩旗队、醒狮队、锣鼓班等组成,浩浩荡荡,场面十分壮观。在信宜市镇隆镇,六双花灯年例的花灯巡游已有38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摆宗台则是年例活动中最隆重的祭祀环节。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前摆设一张八仙桌,上面摆放着鸡、猪肉、鱼等“三牲”,以及茶酒和蜡烛,祭拜土地庙和灶君等神灵。鸡头全部统一朝着菩萨来临的方向,鸡嘴里夹着一个大红包,象征着大吉大利。
舞狮舞龙是年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项目。在高州市沙田镇,忠平社年例的花船巡游堪称一绝,所用花船长达10米,重约2000斤,被誉为“粤西年例第一船”。而在茂南区鳌头镇,飞马年例的“狮子过山”“金狮跳梅花桩”等节目,更是吸引了数万群众观看。
独特的文化价值
茂名年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体现了民间习俗的多元性,以及“多神崇拜,和而不同”的传统价值观。年例活动中的各种仪式和表演,不仅保留了粤西地区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更成为了联络亲朋好友感情的纽带,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与时俱进的非遗瑰宝
2012年,茂名年例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茂名十大文化名片”之一。近年来,为推动移风易俗,茂名市文明办倡导“文明节俭办年例”,各地积极响应,创新年例形式,如举办“非遗年例”、“绿美年例”、“体育年例”等。
2023年,茂名市在文创街和籺村举办第二届年例文化节,将传统民俗与现代商业结合,举办长街宴、舞狮舞龙巡游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这种创新形式既保留了年例的传统韵味,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让这一古老民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茂名年例,这一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民俗瑰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和体验。它不仅是茂名人的节日,更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