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和“卐”:解读这两个神秘符号的前世今生
“卍”和“卐”:解读这两个神秘符号的前世今生
“卍”和“卐”这两个符号,不仅是汉字家族的一员,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符号。它们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在佛教文化中更是被视为吉祥的标志。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个符号也曾经被纳粹德国所滥用,导致许多人对它们产生了误解。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卍”和“卐”的读音、字形特征、历史渊源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卍”和“卐”的初步认识:wàn
作为汉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读音:wàn,它们的外表都像是两个大写的字母Z交叉组成的。不仔细看真的难以分辨,它们像风车一样旋转,一个好像在向左边旋转(卍),一个好像在向右旋转(卐)。仔细观察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卍”和“卐”作为文化符号
这类符号文字,一开始是作为上古时代的一种图腾符号出现的,不光在古代中国,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都曾出现过。在人类早期社会,人们对太阳充满着崇拜,认为太阳是万物的神。而作为符号“卍卐”与太阳的外表轮廓十分相似,就像太阳一样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所以它们本质并不是邪恶的,而是有美好光明之意。尤其是汉字“卍”(向左旋)更是被广泛用在佛教中是个吉祥的标志。
“卍”和“卐”的外来属性
在我们中国的汉字构成中,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是本土的,也有少量一部分的外来词汇,学术界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类字就是当年伴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的。这两个符号,在最早期的最初含义是相同的,只是2种不同的写法而已。以至于到了武则天时期,将这两个汉字符号定为一种写法,都统一改为向左旋转的字“卍”,读音就读作wàn。
“卍”和“卐”的区别
左边旋转的“卍”更多的是与佛教的有关,而右边旋转“卐”除了在印度佛教中有记载,在历史上,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卐”的符号,比如在中国、波斯、古希腊中都有出现。根据记载“卐”的最初出现是在新石器时期,这可远远比佛教产生的时间更加久远。这么说吧,作为标志从使用范围上来说“卐”要比“卍”(左旋转)更广泛。
作为汉字而言,自武则天时期把它们统一成向左旋转的“卍”,而“卍”是一个十足的汉字存在。而向右旋转的“卐”,慢慢成了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比如在二战时期,向右旋转的“卐”被纳粹德国所借鉴,当时希特勒是个极度民族主义狂热者,他自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在雅利安人文化中右旋转的“卐”含有战无不胜的含义,所以当时就借鉴了这个符号。
结束语
通过学习本文,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汉字“卍”和“卐”,明白它们的读音和基本字义。重点提示大家,“卍”(左旋)与德国纳粹标志没有任何关系,大家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