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园安全新规:保安员如何守护孩子?
北京校园安全新规:保安员如何守护孩子?
10月1日起,北京正式实施新版《保安服务规范 中小学幼儿园》地方标准,为校园安全筑起一道更坚实的防线。新标准从保安员的资质、培训、心理健康等多个维度提出严格要求,旨在全面提升校园安保水平。
严格培训标准,提升保安员专业能力
新标准规定,校园保安员必须接受不少于16学时的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每年还需完成至少16学时的在岗培训,确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应急处置、消防知识等多个方面,力求让每一名保安员都能成为校园安全的行家里手。
关注心理健康,打造稳定安保团队
新规首次将心理健康纳入保安员管理范畴,要求保安服务公司每半年对在岗保安员进行一次全员心理测试。这一举措不仅关注保安员的个人心理健康,更着眼于打造一支心理素质过硬、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安保团队。
强化应急处置,提升校园安全水平
新标准对校园保安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高峰时段,每个校园出入口必须配备不少于2名保安员;巡逻服务每班也需至少2人。同时,保安员每天需对学校重点部位及周边进行不少于5次的巡查,夜间至少开展一次巡查。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校园安全的防护密度和应急响应速度。
规范日常管理,维护良好校园秩序
新规还对保安员的日常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例如,保安员非因工作需要不得进入教学区域,不得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得泄露师生个人信息等。这些规定既保障了师生的隐私权,也维护了校园的正常秩序。
新规的出台,体现了北京市对校园安全的高度重视。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共有近30万名注册保安员,其中约2.5万人专门从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通过提升保安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新规将为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织就一张更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
校园安全无小事。新版《保安服务规范 中小学幼儿园》的实施,标志着北京校园安保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规的深入落实,首都的校园环境将变得更加安全、和谐,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