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与宝贵经验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与宝贵经验
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这份近3.7万字的白皮书,详细记录了中国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5月的抗疫历程,展现了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艰辛努力和宝贵经验。
五个阶段,见证中国抗疫之路
白皮书将中国抗疫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迅即应对突发疫情。中国第一时间报告疫情,迅速采取行动,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疫情蔓延。
第二阶段(1月20日至2月20日):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全国上下进入紧急状态。
第三阶段(2月21日至3月17日):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经过艰苦努力,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第四阶段(3月18日至4月28日):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防控工作转为常态化。
第五阶段(4月29日以来):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中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生命至上,中国抗疫的核心理念
白皮书强调,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经济利益与生命安全的抉择中,中国果断选择生命至上。全国范围内严控人员流动,延长春节假期,停止人员聚集性活动,企业学校延期开工开学。
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中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武汉市重症定点医院累计收治重症病例9600多例,转归为治愈的占比从14%提高到89%。
实施患者免费救治。截至5月31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确诊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中国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白皮书展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
构建全民参与的严密防控体系。从城市到乡村,从医疗机构到社区家庭,全民动员,联防联控,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中国在短时间内分离出病毒毒株,完成基因组测序,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白皮书强调,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第一时间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
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向27国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
积极参与疫苗研发国际合作,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不仅是一份抗疫历程的记录,更是一份中国理念的宣言。它展现了中国在面对重大疫情时的责任担当,也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正如白皮书所言:“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面对这场全人类的危机,国际社会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而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