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古诗文中的贫困生活
五首古诗文中的贫困生活
贫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之一。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诗歌的形式,描绘过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们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以下是几首以"贫困"为主题的古诗文,它们或通过一个病重妇女临终前对丈夫的嘱托,或通过采玉老人的遭遇,或通过一个普通百姓因无钱应付官府而陷入困境的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
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
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译文:
妻子病了多年,传话让我到她身边,有些话要对我说。还没等我说话,就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她说:“我死后,你要好好照顾我们的几个孩子,不要让他们挨饿受冻,犯了错误也不要打骂他们。我走了,你要常常想念我!”她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家里没有衣服,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我只好关上门,堵住窗户,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到集市上去乞讨。在路上遇到熟人,我哭得站不起来。我向他们乞讨,想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帮我买点东西给孩子吃。我一边哭一边说:“我也不想这么伤心,但实在是忍不住啊。”我摸了摸口袋,把仅有的几个钱给了他们。回到家,看到孩子们在哭着要妈妈抱,我心里更加难受。我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徘徊,心想:这样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还是不要想这些了。
注释:
- 丈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丈夫。
- 属累:嘱咐,托付。
- 笪笞:鞭打。
- 乱:古代乐曲或辞赋末尾的总结性段落。
- 襦:短衣。
- 牖:窗户。
- 饵:食物。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译文:
采玉啊采玉要采珍贵的水碧,雕琢成步摇只追求华丽的色彩。老夫饥寒交迫,连龙都为他担忧,蓝溪的水气也失去了清白。夜雨中在山冈上吃着榛子,杜鹃的血泪和老夫的眼泪交织在一起。蓝溪的水厌恶生人,即使死了也会怨恨溪水。斜山上柏树在风雨中呼啸,泉水边挂着绳子,青色的水草在风中摇曳。寒村中白屋里的娇儿让人牵挂,古台石阶上的悬肠草让人想起离别。
注释:
- 水碧:一种珍贵的玉石。
- 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
- 蓝溪:地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
- 斜山:倾斜的山。
- 悬肠草:一种象征离别的草。
金陵冬夜
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译文:
年老贫困实在令人叹息,寒气偏偏降临到我家。夜晚无被而眠,只能扯些破絮御寒,就像一只孤独的鹤栖息在芦花中。
注释:
- 堪嗟:值得叹息。
- 破絮:破旧的棉絮。
刺巴郡守诗
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
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
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
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
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译文:
狗叫声为何如此喧闹?原来是有官吏来到门前。我披衣出门应对,原来是官府来催要钱款。我请求延期缴纳,官吏却怒目而视,反而责怪我。我转身看看家中,一无所有。我想到邻居家去借钱,邻居却说已经一贫如洗。钱为何如此难以获得,让我如此憔悴。
注释:
- 府记:官府的文书。
- 见尤:被责怪。
- 匮:缺乏。
窘况为许衡州赋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译文:
半掩的柴门敲不开,石头和砖缝间长满了青苔。地处偏僻,竹林小径比水还清幽,冷雨中我的诗情像梅花一样清瘦。山茶还没有赊来,只好用菊花代替,学费没有着落,只好叫儿子回来。塾师也很有情义,亲手送来了破旧的经书。
注释:
- 赊:赊欠。
- 塾师:私塾老师。
- 经书:古代经典书籍。
本文原文来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