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5年生存率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多数人理解错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5年生存率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多数人理解错了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08968?commTag=true

当一个人被诊断出癌症时,最常出现的两个问题是:“为什么是我?”以及“我还能活多久?”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通常分为“故事派”和“数据派”。然而,多数故事都是假的,而数据派提供的5年生存率等统计指标也常被误解。本文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这些医学统计指标。

故事派 vs 数据派

当一个人被诊断出癌症时,最常出现的两个问题是:“为什么是我?”以及“我还能活多久?”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通常分为“故事派”和“数据派”。

“故事派”主要讲述各种坊间传奇,比如:“不用担心!我家农村远房亲戚的三姑的邻居,10年前就得了癌症,人家啥也不治,好吃好喝现在也挺好的!”

“数据派”则会说:“我去查了,你这种癌5年生存率是XX%!机会很大,不要放弃。”

虽然故事更鲜活,更能打动人,但多数故事都是假的。根据观察,坊间传得神乎其神的“隔壁老王”“楼下张姐”的故事,往往找不到原始出处,和“女娲补天”的真实性差不多。而能找到出处的,绝大多数属于误诊(压根没得癌症,或者是很早期)。

农村很多得了“晚期癌症”自愈的人,很可能只是X光或CT查出一个阴影,其实是炎症或良性结节,大家不懂,还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他们不治当然没事儿。

当然,也确实有非常神奇的情况,包括全球报道的成百上千的晚期癌症自愈案例。它们特别值得研究,美国癌症研究所甚至专门有一个寻找“超常康复者”的项目。但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从这些案例中找到共性和机理,总结出任何经验,为现在生病的患者提供建议,只能说:“他们命好。”

5年生存率

刚做科普的时候,发现大家对5年生存率的误解很大。有人以为5年生存率是说只能活5年,20%连5年都活不到。其实,5年生存率是说100个患者里,5年后还活着的有多少比例,并不代表只能活5年。事实上,临床之所以关注5年生存率,就是因为能活过5年的人,长期存活的概率大幅提高,是个很有用的预测指标。

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这类肿瘤虽然常见,但整体生存率很高,大家完全不用慌。肺癌、肠癌、胃癌等虽然整体没那么好,但早期生存率也很高,所以只要大家做好筛查,就能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更何况最近10多年,靶向药和免疫药让很多晚期患者也实现了长期和癌共存。

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90%。这意味着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每 100 人中只有10位在五年内去世,剩下的90人能活过5年,很多也能活过10年,20年。

问题来了,那为啥医生不干脆告诉我们10年、20年生存率?

有些常见瘤种,比如乳腺癌确实有10年,20年生存率数据,但不是常规操作。一方面是没啥必要,因为5年生存率预测性就挺好,够用了。另一方面是跟踪太久很麻烦。医生读个博士5年就差不多毕业,跟踪20年,就要4个博士接力才行。

为了描述大家很关心的“治疗效果好”的患者比例,临床一般还会用“无疾病生存率”或“无进展生存率”。

  • 5年无疾病生存率:5年的时候查不到癌症的生存者比例。
  • 5年无进展生存率:5年的时候没有复发或没有进展的生存者比例。

大家肯定最希望实现的是“无病生存”(临床治愈了),其次是“无进展生存”(临床治愈+长期控制),然后是“总生存”(活着就是胜利)。

生存率的价值和缺陷

生存率代表着一群相似患者的整体情况,主要能给大家提供一种疾病严重性的参考:生存率10%的癌症,肯定比90%的要严重。

生存率不一样的肿瘤,我们对待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生存率高的,比如甲状腺癌,我们除了要尽量治愈肿瘤,还要避免过度治疗给患者未来的生活带来影响。手术、化疗、放射性的I131等治疗都要谨慎。

如果是生存率低的,比如晚期胰腺癌,那目标大概率不是治愈,而是尽量延长高质量生命。

但生存率只是一个统计数字,有着它的局限。第一,它无法准确预测个人情况。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肿瘤也是不一样的。即使都是EGFR突变的肺癌,或者HER2阳性乳腺癌,肿瘤细胞或身体状态也是有差别的。所以用靶向药后,有的效果更好,有的副作用却更强。

如果患者健康状况很好,喜欢锻炼,饮食规律,那生存机会大概率就比统计的要大。反过来,如果患者全身都是慢性病,而且非要抽烟喝酒,那生存率自然就更低。

无论数字高还是低,生存率都无法告诉某个患者:你能不能治愈。

第二,它无法展示最新治疗带来的进步。即使最新的5年生存率,患者也是在五年多前被诊断出来的,使用的疗法也是以前的。比如2023年的5年生存率,看的就是2018年诊断并接受治疗那些患者的数据。

由于这种滞后性的存在,最新的突破性疗法带来的任何效果都是不会被展示的。不管多么厉害的新药,至少在五年内是影响不了统计数据的。比如这几年免疫治疗和靶向药对非小细胞肺癌影响很大,生存率已经大幅提高。

因此,大家看生存率的时候,一定还得考虑最近有没有很好的新药。如果有,那对目前的患者而言,生存率很可能是低估了。

如果不想知道生存率

了解生存率对家属特别重要,因为治疗癌症是不断选择的过程,目标选到最有可能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的方法。为了做出理性选择,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很重要。生存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就像药物的副作用、手术的费用一样。

但如果患者自己不想知道生存率,也没啥。一方面,刚才说了,癌症的治疗越来越个性化了,生存率有它的局限;另一方面,不同人对数字的理解不同,有的人听到数据会觉得更确定,能减少焦虑,但有的人则会觉得更困惑,更加担心。同样听到生存率50%,有人觉得自己一定会好,有的则觉得希望渺茫。如果生存率会带来更大压力,那不聊也罢。

生命是自己的。不管喜欢听数据,还是喜欢听故事,重要的是做出自己不后悔的选择,然后该怎么活就怎么活,那就行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