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妈祖文化传承
“一带一路”上的妈祖文化传承
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瑰宝,自宋朝以来伴随着先人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的步伐,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从福建莆田的湄洲岛出发,妈祖信仰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展,成为中华民族经由海洋连通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一带一路”倡议下,妈祖文化再次焕发生机,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还远播海外,成为全球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属的精神财富。目前全世界有上万座妈祖分灵庙,信众达3亿多人,每年都有大量信众前往湄洲妈祖祖庙朝拜。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人。她自幼聪慧,乐于助人,精通医术,常在海上救助遇险船只,深受乡亲爱戴。据《天后显圣录》记载,妈祖在世时曾多次显灵救助海难,被尊称为“海上女神”。她去世后,乡亲们在湄洲岛上建庙祭祀,妈祖信仰由此发端。
妈祖文化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密不可分。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的海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妈祖信仰逐渐传播到海外。南宋时期,妈祖被封为“天妃”,地位不断提升。明清时期,随着郑和下西洋和华人移民的增多,妈祖文化进一步传播到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地。到了近现代,妈祖信仰更是随着华侨的脚步遍布世界各地。
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
据统计,目前妈祖文化已经传播到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万多座妈祖宫庙,信众超过3亿人。在东南亚国家,妈祖文化尤为盛行。例如,在新加坡,始建于1821年的天福宫是当地华人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在马来西亚,槟城的青云亭和吉隆坡的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都是重要的妈祖祭祀场所;在泰国,曼谷的三聘街天后宫和普吉岛的天后宫也香火鼎盛。
在欧美国家,妈祖文化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美国旧金山的妈祖庙、加拿大多伦多的妈祖文化中心、法国巴黎的真一堂等,都成为当地华人社区的重要文化地标。这些妈祖庙不仅为华人提供了精神寄托,也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妈祖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促进民心相通、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妈祖文化所蕴含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高度契合,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桥梁和纽带。
在福建,妈祖文化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例如,莆田市积极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通过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妈祖文化论坛等活动,吸引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和游客。同时,福建还积极推动妈祖文化与旅游、经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妈祖文化+”产业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妈祖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在新时代,妈祖文化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妈祖文化在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例如,通过数字技术,妈祖文化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播;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妈祖文化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学术研究,妈祖文化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阐释。
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人类对和平、安全、幸福生活的共同追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妈祖文化以其开放包容的特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妈祖文化必将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