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日常生活》探店博主穿越历史,走近宋朝芸芸众生的世界
《宋朝人的日常生活》探店博主穿越历史,走近宋朝芸芸众生的世界
《宋朝人的日常生活》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宋朝的市井生活。作者侯印国以"探店博主"的身份,带领读者领略宋朝的繁华市井,发掘历史烟尘中那个属于普通民众的精彩世界。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时代的聚光灯总是打在那些帝王将相身上,我们聊到一个朝代,往往率先想到的也是关于他们的故事,不管是英雄霸业,还是文士风流。相比之下,市民阶层的生活总是显得暗淡无光。我们不了解他们,甚至会误以为他们的生活都是无趣的、枯燥的、千篇一律的。
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早在两宋时期,中国的普通民众就已经过上了类似于今天的生活。当然,作者并不是说宋朝民众就能够和我们一样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种种福利,他的意思是,我们当今用以享受生活的各种事物,在宋代大都能找到对应的"平替"。
换句话说,工具虽然在不断迭代,但人们体验生活的方式在那会儿就已经初步成型。
因此,了解宋朝人的生活方式和市民文化,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还能让我们在古人的生活当中去照见当下。我们可以一边围观宋朝人的生活日常,一边回过头来思考,"何为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接下来,就请你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人的世界。
请你想象一下自己穿越到了宋朝的街头,此刻,我就站在你的身前。我的身份是时空旅行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带你玩转宋朝。咱们的安排是,先吃,后逛,最后去撸猫。
走吧,咱现在先去找吃的。
说到吃,我就不得不给你狠狠推荐一波这边的夜市了。在宋代市民的眼里,夜市是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在宋以前,夜市可是一个很罕见的存在。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宵禁"。讲白了,就是大晚上不许你上街。这是从先秦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下来的规定。
如果你熟悉三国,你可能还会记得这么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年轻的时候在洛阳当官,曾乱棍打死了一个权宦的叔叔,以此树立自己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人设。那这个权宦的叔叔犯了什么罪呢?原来,人家就是无视宵禁,大晚上了还跑出来晃悠。
到了唐朝,宵禁依然是很严的,到点了,大街上就会出现一批巡逻人员,专门抓捕那些夜里跑出来溜达的人。市民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被允许在夜里外出,比如说特定节假日,或者遇到一些特殊且急需处理的事情。
不过,请你放心,没人会来抓你,因为你穿越到的是宋朝。
在宋朝,宵禁的政策从一开始就是很宽松的,而且很快就成了一纸空文。《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在东京汴梁,那些最繁华的闹市区,夜市是彻夜不休的,而就算是相对偏僻的地方,那儿的夜市也得到三更才会打烊。当然,夜市并不是汴梁的"专利",像北宋时期有个日本僧人去了杭州游学,他也记录下了杭州当时大路小路上都有夜市的盛况。
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夜市可以那么繁华呢?书里告诉我们,这跟当时坊市制度的瓦解有关。所谓坊指的是居民区,市就是商业区。唐朝的时候是坊市分开,你人住一个地儿,要消费就得去另外一个区域。但宋朝就不一样了,在宋朝,坊市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我在我住的地方就可以开个店面。于是,夜市就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等于说是全面铺开,到处开花了。
哎,对不起,咱这都光顾着跟你介绍历史了,聊了这么久还没吃上东西。咱马上来看吃的哈。
说起吃的,夜市这个地方,有一个好,就是性价比高。它这儿东西不贵,但门类非常齐全,从面点、卤味、腌菜、小吃、冷饮到水果,你要吃什么基本都有。
我随口给你报一下菜名,你可以感受一下。光一个普普通通的州桥夜市,就有:
獾儿/脯鸡/野狐肉,邹脯/旋煎羊白肠, 熵肉/滴酥水晶绘,批切羊头/鸡头穰, 姜辣萝卜/辣脚子,夏月麻腐/梅子姜, 细粉素签/煎夹子,金丝党梅/香橙元, 沙糖冰雪冷元子,刀紫苏膏/荔枝膏。
当然,我报的这些只是夜市美食的冰山一角。总的来说,宋朝的夜市在吃这方面真的是应有尽有,你可以慢慢挑,慢慢品。
如果你要让我给你推荐,我会强烈推荐你去吃一下一种叫"水饭"的特色小吃。什么是水饭呢?它有点像我们现在喝的粥,但它经过了发酵处理,口感偏酸甜,而且往往会在冰水中过凉,比较适合夏天吃。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这玩意儿听着平平无奇,但人家可是宋代的全民美食,就连那些士大夫也会在摆席的时候把水饭当作一道餐后的必备甜点。所以,不妨体验一下。
毕竟,咱来宋朝一趟,除了"逛吃逛吃"之外,最要紧的,就是要感受一下人家宋朝人的市井文化。像夜市这种地方就是最能感受宋朝普通市民生活的场所之一了。在这儿消费的主要就是普通老百姓。书里说,很多市民经常光顾夜市,也习惯了在外头用餐,因此,他们也就不怎么在自己家里做饭了。
当然,夜市里也不是只有这些平价的小店小摊。如果你身上带的盘缠比较足,咱还可以去体验一下这边的酒楼。
酒楼的服务会更加周到,但人家的价格确实要贵上不少。
北宋时期,酒楼的人均消费在两百文上下;而到了南宋,由于物价上涨,人均消费也相应提高,需要五六百文。乡村酒店的价格会比较亲民,但是,即使在价格最低的时候,你要在一个乡村酒店里吃饱喝足,预计也需要准备个一百文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宋代,普通打工人一天的收入往往也就是一百文左右。也就是说,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在很多时候,吃一顿酒楼,就得花掉你好几天的收入。
除了贵之外,酒楼的讲究也非常多。你都还没开吃呢,一大堆的规矩就摆在你面前了。
首先,是称呼上的讲究。
对于酒楼里负责迎客接待、为客人送茶送酒的服务人员,咱得尊称人家为"茶饭量酒博士"。这可不是说人家拿了个博士学位,在古代,博士是个官名。宋元时期的劳动者们之间喜欢用"博士"来互相称呼,这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像茶坊、酒坊、染坊等场所的师傅们,也统统会被称为"博士"。
其次,是点菜环节的讲究。
一般来说,大酒楼里的菜单就是个摆设,因为如果真让你自己拿着菜单来点菜,估计你会非常抓狂。像南宋《梦粱录》里就罗列了一份当时酒楼里的菜单,足足有240多道菜,单是一味羹就有数十种之多。
那会儿没有什么点评软件,你也很难知道点什么菜是合适的。这个时候,"茶饭量酒博士"们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会依靠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来判断客人的身份和财力,然后有选择地给客人报菜名。这样的话,就能帮助客人简化点菜的流程。当然,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毕竟,这似乎是一种字面意义上的"看人下菜碟"。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还在点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眼前已经端上来一些菜了。但你不能急着动筷,因为这些菜叫"看菜"。没错,这些菜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吃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一个设计,但毕竟这些菜也确实不是你点的,不给吃也合理。如果这个时候你贸然动筷,身边的人就会看你笑话。
总之,就是规矩很多。如果你嫌烦,咱也可以换个地方吃。
哦对了,还有一点得提醒你。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喜欢吃肉的人,那我得跟你简要说说宋朝的肉价情况。
整体来看,在宋朝,最贵的是羊肉,其次是猪肉,最便宜的是牛肉。你没听错,牛肉是最便宜的,那是属于底层民众的美食。
那为什么牛肉可以这么便宜呢?原来,这是宋朝官府拼命压价的结果。其实一开始,官府是禁止屠杀耕牛的,但无奈效果不明显。于是就有人支了这么一招,说可以把牛肉价格压低,让那些卖牛肉的人赚不到钱。这样一来,耕牛就可以得到保护了。这个办法最终并没能完全阻止民间宰杀耕牛,但客观上导致了牛肉的价格被压得很低。
所以,如果你看《水浒传》,你会发现梁山好汉们大部分时候吃的都是牛肉。毕竟,在当时,买一斤羊肉的钱,差不多都可以买十斤牛肉了。
《水浒传》当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回,宋江、戴宗、李逵三个人来到一个叫琵琶亭酒馆的地方喝酒吃饭,宋江看李逵吃得快,就跟酒保说,我这兄弟看来是饿坏了,你再给我们上两斤肉。酒保回答说,我们这边只卖羊肉,没有牛肉,要肥羊倒是有。结果李逵勃然大怒,拿起手中的碗就朝酒保泼过去,淋了酒保一身汤。
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个情节设计得莫名其妙。实际上,李逵之所以暴怒,就是因为羊肉在当时是"贵族"食品,酒保这句话,让他觉得对方在讽刺自己吃不起羊肉,只能吃牛肉。所以李逵才会跟戴宗抱怨说:"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
一顿饱足的美食之后,咱们的旅程也将转向下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瓦子。我们一期再见!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