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治助力柿树健康:从天敌到物理防治的综合策略
生态防治助力柿树健康:从天敌到物理防治的综合策略
柿绵蚧是柿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程度直接影响柿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近年来,随着生态农业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果农开始采用生态防治方法来控制柿绵蚧的危害。这些方法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柿树的整体种植效益。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虫害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柿绵蚧的天敌,如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七星瓢虫、中华大草蛉等。这些天敌的幼虫和成虫都会捕食柿绵蚧的幼虫和卵,对控制柿绵蚧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石家庄郊区的柿园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可以有效控制柿绵蚧的危害。具体做法包括:
- 避免在天敌活动高峰期使用广谱性农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 通过种植蜜源植物吸引天敌,为其提供栖息和繁殖的环境
- 人工释放天敌,增加其在果园中的数量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化防为主、保护天敌为辅的策略,使用久效磷或氧乐果喷雾防治,虫口减退率在94%以上。
物理防治:人工修剪和诱捕
物理防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生态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修剪:及时剪除严重受害的枝条,减少虫源。在冬季和夏季定期清理枯死枝和病虫枝,集中销毁。
绑草把诱捕:在9月上旬,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越冬若虫。次年开春前,将草把清除并烧毁,减少越冬虫源。
刮除老树皮:冬季刮除树干上的老树皮,消灭藏匿在其中的越冬若虫。
农业管理:增强树势,减少虫害发生
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增强柿树的抗逆性,减少虫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选择抗逆性强的砧木,如软枣,提高树体的抗虫能力。
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偏施氮肥,促进树体健壮生长。
科学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减少虫害发生。
清洁果园:冬季剪除病虫枝并集中销毁,刮除粗老树皮以消灭越冬若虫。
综合防治案例:合阳县柿绵蚧防治经验
在合阳县,果农们通过综合防治技术有效控制了柿绵蚧的危害。具体措施包括:
人工防治:结合果园管理,在柿树落叶后至发芽前,剪除树上的病虫枝和柿蒂,刮除树干老粗翘皮,及时清理出园,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
化学防治:在早春柿树发芽前,喷布一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50%柴油乳剂;消灭越冬若虫;在柿树展叶至开花前,在越冬若虫刚出蛰,未形成蚧壳前,喷施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在各代若虫出现盛期,根据虫情及时喷布40%速扑灭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速克蚧乳油1500倍液,可控制该虫危害。
保护天敌:黑红瓢虫、红点唇瓢虫、七星瓢虫、中华大草岭等天敌能对柿绵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天敌发生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以免杀伤天敌。
通过试验,9月上旬在主干主枝部位每隔50-60厘米绑1-2圈布条,能诱到大部分就地越冬的若虫,冬季集中销毁。
严格检疫对苗木和接穗要严格实行检疫,发现虫害应及时熏蒸消毒,防止扩散蔓延。
通过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合阳县的柿绵蚧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柿树的整体种植效益。
生态防治方法虽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但其长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柿绵蚧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果实品质。对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来说,生态防治无疑是值得推广的优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