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柿绵蚧生命周期,科学防控农业病虫害
掌握柿绵蚧生命周期,科学防控农业病虫害
柿绵蚧是柿子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枝、叶片及果实中的汁液为害。受危害的部位,初期症状呈黄褐色的小点,之后逐渐扩大,变成黑斑。危害程度严重时,可造成柿子树树势衰弱,落花、落果,进而影响到柿子树的正常生长、结实和产量。掌握其生活习性并采取科学的综合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柿绵蚧的生命周期
柿绵蚧一年发生4代,主要以初龄若虫越冬。其生命周期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越冬与出蛰:初龄若虫在树皮裂缝、枝条轮痕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随新梢长出而开始活动取食。
若虫发育:
- 第1代若虫:6月初孵化,10-15日为盛期,主要危害嫩梢和叶片。
- 第2代若虫:7月中旬孵化,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 第3代若虫:8月中旬孵化,对果实危害最重,造成果实凹陷、木栓化甚至裂果。
- 第4代若虫:9月底出现,10月上旬为盛期,随后进入越冬状态。
成虫繁殖:5月中下旬,若虫分化为雌雄后交尾。雌虫形成白色卵囊并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数十至数百粒。
科学防控措施
物理防治
人工修剪:对介壳虫发生严重的单个枝,应立即剪除并销毁,防止传染给其它健康枝。在冬、夏季修剪时着重剪掉病虫害枝、枯死枝,集中深埋或烧毁。冬季结合修剪防治其它病虫害,用刮刀刮除粗老龟裂树皮或用铁刷子和钢丝刷刷除越冬若虫并集中烧毁。
树干绑草把:9月上旬(虫子下树前),在柿子树主干距离地面30cm处围绕树干绑上一圈稍厚的草把,诱捕越冬若虫,待翌年开春,柿子树发芽前解下草把,集中烧毁。
化学防治
休眠期药剂防治:在柿子树的休眠期,即11月至翌年3月期间,彻底清园后,全园每隔7-10天,连续喷1-3遍5波美度石硫合剂+50%毒死蜱1500倍液,消灭越冬虫源。早春在若虫孵化上树前,将粗糙的老树皮用刮刀刮净,再用石油沥青500g、废机油550g加热融化后涂抹。
生长期药剂防治:4月上旬至5月初,柿子树展叶到开花前,若虫离开越冬部位,但尚未形成体外的这层蜡壳,此时它的抗药性最差,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及时在全园或者受害部位喷布2.5%杀虫威1500倍或杀扑磷1500倍液,其防治效果都很明显;对已形成白色蜡壳的介壳虫,喷布200倍蜡壳灵、1000倍杀虫威或50%辛硫磷,也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时期用药:5月下旬至6月中旬,待卵大部分孵化后,可以连续喷布2-3次毒死蜱1500mg/kg、25%杀虫净乳油400-600mg/kg或20%杀灭菊酯2000mg/kg。如果错过若虫产卵盛期,可用松脂合剂(配制比例为:生松香3份,烧碱2份,水10份)按10-15倍稀释后喷雾,喷洒松脂合剂兼有清除霉污病的作用。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如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注意保护天敌,不在天敌大量发生期喷施有害农药,发挥好天敌的有效防治作用。
加强田间管理
- 选择抗逆性强的软枣作为砧木嫁接柿子树。
- 加强柿子园的土肥水管理,疏松土壤,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合理修剪,促使抽发新芽,更新树冠,恢复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害的能力和被害后树势的复原能力,减少病虫害侵染。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柿绵蚧的危害,保障柿子的产量和品质。果农朋友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这些方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将害虫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