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赤峰对夹:百年传承的“中国汉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赤峰对夹:百年传承的“中国汉堡”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B9%E5%A4%B9/912259
2.
http://paper.ce.cn/pad/content/202311/05/content_283706.html
3.
https://m.sohu.com/n/410726500/
4.
http://nm.people.com.cn/n2/2024/0603/c347190-40866520.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A4%E5%B3%B0%E5%AF%B9%E5%A4%B9/3499213
6.
http://www.xinhuanet.com/talking/sjwd2/d36.htm
7.
http://nmg.wenming.cn/2022xbwz/xczc_54228/202406/t20240603_6783029.html
8.
https://jswm.nmgnews.com.cn/system/2024/10/11/030051043.shtml
01

百年传承:赤峰对夹的历史渊源

赤峰对夹,这道被誉为“中国的汉堡包”的特色小吃,承载着百年历史的厚重与匠心。它的故事,要从1917年说起。

那一年,河北人苏文玉、苏德标父子因贩羊生意不顺,流落到内蒙古赤峰谋生。他们以卖烧饼为生,却在偶然间创造了一道流传百年的美食。苏家整合了哈达火烧、驴肉火烧和宫廷传统熏肉三项工艺,制作出一种具有独特工艺和风味的夹肉烧饼,起名为对夹。从此,对夹这种特色小吃便在赤峰诞生了。

02

独特工艺:酥脆与香嫩的完美结合

赤峰对夹的独特魅力,源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首先,选用优质小麦粉,加入一定比例的油水和面,外用小米面或糜子面擦酥,并涂以酥油,食前火烤片刻既成。这种特殊的工艺使得烧饼外酥内软,层次分明。

对夹的精髓在于其熏肉。精选肥瘦适中的猪肉,佐以九料十八香煮熟,用熬糖之气熏蒸。这种宫廷秘方传下来的熏肉技术,使得肉片香而不腻,瘦而不柴,肥而不腻,韧而不破。

最后,将烤制好的酥饼侧面开口,塞入薄而多汁的熏肉,一个完美的赤峰对夹就完成了。一口咬下,外皮酥脆,内里柔软,熏肉的香气与酥饼的麦香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

03

文化传承:从街头小吃到非遗瑰宝

2018年,赤峰对夹制作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独特工艺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

内蒙古赤峰市非遗项目“赤峰对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赤峰大唐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正泽,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学习赤峰对夹制作手艺。在他的努力下,赤峰对夹从街头小吃发展成为地方名片,日产能达到10万个,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04

现代发展:传统美食的创新之路

如今的赤峰对夹,已经不仅仅是街头小吃,更成为了赤峰市的文旅名片。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家赤峰菜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这里消费的客人以赤峰人居多,“只要赤峰人来这里就餐,基本必点的菜品就是赤峰对夹。也有不少外地人来这里尝鲜,评价都不错,基本上每天店里能卖一两百个对夹”。

为了进一步扩大赤峰对夹的影响力,韩正泽从2015年开始进行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在多方努力下,‘赤峰对夹制作技艺’于2018年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赤峰市每年会组织包括赤峰对夹在内的非遗项目到社区、学校、军营、景区等地进行展示。赤峰对夹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名片食品,已经被开发成赤峰市伴手礼,在促进当地文旅消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年,赤峰市创作出品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剧目《对夹》,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统治下的赤峰哈达街为故事背景,以兴盛隆对夹铺为主要场景展开,讲述了灰色岁月中赤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和兴盛隆对夹发展传承的曲折故事。该剧的上演,进一步提升了赤峰对夹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05

结语:舌尖上的赤峰味道

赤峰对夹,这道百年传承的美食,见证了赤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赤峰人的乡愁记忆。它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赤峰对夹正以创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到这道“中国汉堡”的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