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這麼暴躁生氣?在家就能做情緒教育方法
孩子為什麼這麼暴躁生氣?在家就能做情緒教育方法
近期,台湾新北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校园暴力事件:一名国三学生被同校同学持弹簧刀刺伤颈部和胸部,最终因伤势过重而不治身亡。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情绪控制和处理能力的广泛关注。事实上,青少年情绪问题不仅发生在台湾,而是全球性的挑战。本文将探讨情绪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美国和台湾在这一领域的实践经验。
暴力行为背后的情绪障碍困境
情绪调节失常(dysregulated emotion regulation,DER)包括“无法有效认知、理解情绪”、“情绪反应不明确”、“其对情绪的反应不被接受”、“不了解如何调节情绪”、“经历负面情绪时难以控制冲动”。心理学研究表明,8-12岁儿童如果存在DER,可能会因为无法控制情绪而产生挫折感,从而增加对他人实施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临床心理师、台湾芯福里情绪教育推广协会讲师团副团长安春伟分析了新北国中生杀人案的可能原因:“这位孩子情绪一来,不是先去感受、消化,而直接‘行动化’找人帮忙出头,可能源自于过去情绪没有被接住的体验,才希望找一位‘权力更大’的人来快速处理,而非自己去沟通与协调。”
情绪教育是关键解方
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行为问题,美国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学业与社会情绪学习协会(Collaboration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积极推动社会情绪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联合国也在2002年接棒倡议,呼吁各会员国的教育部将此列入课程。
SEL通过一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能力:自我觉察、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负责任决策。从觉察自己的情绪开始,再延伸到同理他人情绪、善待他人,最后做出积极、负责的决定,让孩子们与社会建立正向的关系。
SEL情绪学习从一年级开始教
台湾芯福里情绪教育推广协会成立于2013年,由儿童心理专家与临床心理师组成,致力于情绪教育的推广。该协会开发了一系列SEL教材,与教育部108课纲结合,已进入全台200间国小,播撒情绪教育的种子。
在芯福里担任推广志工的夏慧珊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小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多次未被点名后,就会生闷气,把头趴在桌上不参与。通过情绪教育课程,孩子学会了“心情魔法宝物”,能够更清楚地自我觉察,明白自己不高兴的原因,并用正向的内在语言化解坏心情,而非一味生气。
夏慧珊入班带领孩子上情绪教育课程侧拍
情绪教育的具体实践
情绪教育中,家长、老师如何参与?
情绪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共同的情绪语言,可以在教室和家庭中互相提醒,协助班级和家庭管理。例如,当孩子情绪爆发时,旁边的同学可以说:“哦~因为你踩到他的情绪地雷了!”老师也能借此机会与同学讨论这些事情,让孩子的情绪不再被标签化,意识到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被讨论的。
在台湾推动情绪教育,如何与108课纲结合?
芯福里协会有一群儿童心理专家与临床心理师通力合作,以心理学、脑科学为基础,针对自我情绪理解、自我情绪管理、人际情绪理解、人际关系处理、挫折复原力等面向,编制系统性的情绪教案与教学资源。课程通过动画、生活化故事、沉浸式活动、戏剧、小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学习。
所有课程都与教育部108课纲核心素养相结合,低年级用生活课去上,中、高年级则用综合活动课。协会还会将相关教具、海报贴在教室,让班导师生运用,孩子们遇到负面情绪时,可以尝试各种情绪调节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如何带低年级孩子,学会抽象的情绪认知?
在低年级,情绪课程被称为“EQ魔法学校”,鼓励每个孩子成为控制情绪的“心情魔法师”。通过“心情魔法宝物”等具体工具,帮助孩子们识别和调节情绪。例如,“坏心情方向盘”可以帮助孩子在觉察情绪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心情魔法宝物实例二:生气怪兽扫描机 - 要要兽、不不兽、厌厌兽、输输兽
为什么孩子那么容易生气?以情绪教育来说,您认为国中生割颈案的加害学生是在哪个环节出错?
情绪暴躁的孩子,很多是因为过去没有人协助他们应对、帮他们厘清,情绪没有被关注,所以很难去同理别人。同理心发展的基础就是他们要先有被同理的体验。如果只是一直跟孩子说“你要去同理他,对方也会痛”,孩子可能会觉得“我之前痛都没有人管我,我为什么要去管他?他痛死最好”。
所以,第一个是看到孩子在情绪、人际能力上的欠缺,当情绪来时,不是自己去感受、消化,而是直接“行动化”去找人帮忙出头。找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这可能源自于孩子过去没有情绪被接住的经历,当情绪受挫时,才会想去找一个“比我更有权力的人”来处理,而不是自己去沟通、协调、表达、讨论。
处理情绪的第一步是自我觉察,这事儿其实不简单,怎么让孩子能做到?
芯福里协会使用“情绪光谱环”帮助孩子们丰富情绪词汇。环上有10种色系,不同色系代表不同情绪类别,包括悲伤、厌恶、恐惧、狂喜、自豪等,颜色深浅代表同一类情绪的强弱度。通过课程分享“什么事情会让你感到___?”,帮助孩子们将情绪与生活事件联系起来。
情绪光谱环: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每个色系代表不同情绪类别、颜色越深表示情绪越强
当情绪一来,就容易失控做出事后会后悔的举动。如何适当抒发?
芯福里协会推荐了四种情绪调节方法:
- 数数呼吸法:通过深吸慢吐的腹式呼吸,放松身体,降低情绪强度。
- 静心雪花球:通过专注力转移负向情绪,让情绪慢慢恢复平静。
- 开心变脸术:通过改变表情来带动情绪,让心情变得更好。
- 情绪红绿灯:当情绪强烈时,想象自己处于红灯状态,停止一切行动,运用数数呼吸等方法降低情绪强度,等到完全冷静并想出办法后,再切换到绿灯去执行方案。
静心雪花球:利用飘落的雪花,分散孩子注意力,达到舒缓情绪的效果
如果父母怀疑孩子有情绪障碍,是否去看医生会反而造成孩子觉得被贴标签?从医疗人员的角度来看,重点在于去标签化。在情绪教育中,强调“情绪没有对错”,每个孩子都有情绪,只是情绪的强弱差异及是否能妥善处理。因此,建议尽早寻求适当的帮助,让孩子在大脑可塑性高的时期得到必要的支持。